译文:我寻找仙人,没想到却来到了蓬莱仙岛,这里到处弥漫着香气,松树的花瓣自然而落。仙人到底去了哪里呢?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回来,这满地的白云幸好没有人打扫。
注释:隐者:隐士,脱离尘世回归自然的人,这里指所谓的仙人。
真:即仙人,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蓬莱: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
松花:松树的花。老:衰老,引申为花的衰老,即下落的意思。
采芝:摘采芝草。古代人们认为芝草是神草,服用可以长生不老,因此常用“采芝”来指求仙或隐居,此处代指作者所要寻找的仙人。
遍:一作“满”。
《寻隐者不遇》译文及注释详情»
有很多作品流传下来,但这首《寻隐者不遇》却成为了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以寻访隐者为题材,通过描绘诗人在寻找隐者的过程中未能得到相遇的情景,表达了对隐者生活的向往和对未知事物的好奇。
诗的开头,“寻真误入蓬莱岛”,点出了诗人寻访的地点,这位隐士被称为“真人”,是一个得道成仙的道士。诗人对于这位隐士的敬仰之情可见一斑。接着,诗人描述了这个地方的幽静景色,香风不动,松花自落,展现了隐者居住地的清幽之美。
然而,第三句“采芝何处未归来”却带来了转折。诗人自问自答,认为隐者可能去采取灵芝,而灵芝被认为是长生不老之药,生长在深山峭壁,难以取得。因此,诗人对于隐者何时归来并不确定。诗人虽然未能见到隐者,但他对隐者的向往之情仍然存在,他站在这里,远眺着远方,透露出一种迷茫和失落的情感。
在宋初的诗人中,魏野的风格更接近唐代的诗人。他的诗歌常常被赞美为“意味闲雅”,这首《寻隐者不遇》也不例外。与唐代的一些优秀作品相比,如高骈的《落花流水认天台》、李商隐的《城廓休过识者稀》、韦应物的《九日驱驰一日闲》等,魏野的诗歌在描写寻访隐者的过程中展现了一种淡雅的意境。
总的来说,魏野的《寻隐者不遇》通过描绘诗人寻找隐者的过程,表达了对隐者生活的向往和对未知事物的好奇。诗中的景色描写清幽而美丽,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诗人对于隐者的追寻虽然未能得到结果,但他的向往之情仍然存在,这种迷茫和失落的情感也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入人心。
《寻隐者不遇》赏析详情»
魏野(960—1020)是陕州陕县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他不求仕进,而是自己建造了一座草堂,专心弹琴和赋诗。在真宗大中祥符四年,皇帝祀祖庙汾阴,魏野和他的表兄李渎一同被举荐,但他因病上表辞谢。然而,州县常常给予他存抚。他与王旦、寇准交情深厚,经常互相拜访并互唱酬答。魏野的诗才精湛,风格独特,多以警策句为特色。他有两部诗集,《东观集》和《草堂集》。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无法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