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在一个月夜渡过七里滩,见到的风光景色奇异无比。我吟诵此词,声音差不多传遍各山。
今夜秋月的光,正洒向桐江。像专为照耀严光高隐的足迹。风景夜露都不是人世所有,我独坐船头吹奏竹笛。无数秋声产生于群山,星月倒映在水中,我怀疑又在驾鹤成仙的梦里。远处传来了船桨划水声,那是渔翁傍着西岩刚刚歇宿。
心中回忆谢翱被葬在这里,从那以后再不见狂放不羁的人,使我感到孤独。流萤静静地闪着三四点冷光,穿过了前湾的茅屋。清净的林中藏着烟雾,山峰高得遮住了月,帆影摇晃在倒映翠峰的绿水里。我乘船随着流水飘荡,远处的白云静卧深谷。
注释:
百字令:词牌名,又名“念奴娇”等,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一韵到底。
七里滩:又称“七里濑”、“七里泷”,在浙江省桐庐县严陵山西边,两岸群峰峭立,绵延七里而水流湍急。
桐江:也称“桐庐江”,即钱塘江流经浙江省桐庐县的一段。
当年高躅(zhú):当年高人严光隐居的遗踪。严光,字子陵,东汉会稽余姚人。躅,足迹。
吹竹:吹竹笛。
万籁(lài):各种秋声。
一星在水:星月倒映在水里。严光曾被指为客星夜侵帝座。
鹤梦:驾鹤成仙的梦。
挐(ráo)音:船桨拨水的声音。挐,通“桡”,船桨。
西岩渔父初宿:化用柳宗元《渔翁》中“渔翁夜傍西岩宿句。
汐(xī)社沉埋:文天祥被杀后八年(1290年),谢翱与吴思齐、冯柱芳等登西台大哭遥祭,并把他们诗酒聚会之所称为“汐社”,取期晚而信之意。谢翱死后,被吴思齐等人葬在钓台。
清狂:放荡不羁的意思。
萤:即萤火虫。
峰危限月:峰高遮月。
白云还卧深谷:以白云象征隐士的高风。
《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秋天。词人在这个季节拜访了一位友人,并在夜晚经过了桐庐七里滩。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和地点,词人受到了一些启发和感动,于是创作了这首词,用来记录他所见所感。这首词可能是通过描写桐庐七里滩的景色、气氛和词人的情感来表达他的思考和感受。这个创作背景为词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时刻和地点,使他能够创作出一首富有情感和意义的词作。 《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创作背景详情»
影。通过这样的写景手法,使读者感受到了夜晚七里滩的宁静与美丽。
整篇赏析以听觉和视觉感受为主线,通过描写夜行船和月夜下七里滩的景色,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界的敏感和对美的追求。词人通过听觉感受描写了夜行船的奇妙景象,以及山水间的自然声音,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黑夜的神秘和美妙。而在下片中,词人则通过视觉感受描写了月夜下七里滩的美景,以及夜晚中的寂静和宁静。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整篇赏析通过描写听觉和视觉感受,展现了夜行船和月夜下七里滩的美景。词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夜晚的神秘和美妙,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整篇赏析以听觉和视觉感受为主线,通过描写夜行船和月夜下七里滩的景色,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界的敏感和对美的追求。词人通过听觉感受描写了夜行船的奇妙景象,以及山水间的自然声音,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黑夜的神秘和美妙。而在下片中,词人则通过视觉感受描写了月夜下七里滩的美景,以及夜晚中的寂静和宁静。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赏析详情»
厉鹗(1692-1752)是清代文学家,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他出生在钱塘(今浙江杭州),是浙西词派中坚人物。
厉鹗于康熙五十九年成为举人,但多次参加进士考试却未能成功。由于家境贫寒,他性格孤峭。乾隆初年,他参加了鸿博考试,但最终未能通过。厉鹗性格沉静,喜欢听闻,热爱山水,尤其擅长写诗。他的诗作受到南宋诸家的影响,以其精湛的技巧而著称。
厉鹗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作品。《宋诗纪事》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记录了宋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诗作。《樊榭山房集》则是他的诗集,收录了他的许多山水诗作。
厉鹗于1752年去世,享年60岁。他的文学成就和诗作对于清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片帆摇曳,喜东风吹雨,秋容新沐。
一带长江,青未了、天际乱峰如簇。
浮玉山空,梧桐人去,月冷神仙屋。
停舟吊古,*泉三酹寒菊。
犹记邂逅桓郎,驿楼残照里,倚阑吹竹。
南去北来人自唤,老树柳丝长绿。
倦客能吟,倚歌而和,醉写沧浪曲。
今宵何处,钓鱼台下寻宿。
梧宫冷月,把秋心锁住,几重帘幕。
写韵生涯残本在,肯负文箫旧约。
倚竹天寒,牵萝地悄,翠袖盈盈薄。
蓝桥断了,琼浆那日曾酌。
谁怜一曲横塘,风波来往,不信菱枝弱。
唤起湘娥深夜语,彷佛云和响作。
镜仄鸾愁,弦幺鹄怨,别梦迷苍壑。
谱成彤史,璇闺芬烈如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