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他出生于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在熙宁三年(1070年)他考中进士,成为地方官员,后来担任中书舍人,改任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1102年),他被任命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来又升至太师的职位。蔡京先后四次担任相位,总共达到十七年之久,他的政治生涯起起落落,可以说是古今第一人。
蔡京在任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主导了兴花石纲之役,以加强对边境的防御。他还改革了盐法和茶法,铸造了当十大钱,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然而,蔡京的执政也引起了不少争议。北宋末年,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指责他贪污腐败。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到岭南,途中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去世。
关于蔡京的生平事迹,《东都事略》卷一〇一和《宋史》卷四七二都有相关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