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四壁空围恨玉》原文赏析

  • 西
    jiāng
    yuè
    ·
    kōng
    weí
    hèn
  • [
    sòng
    dài
    ]
    zhāng
    liáng
    chén
  • kōng
    weí
    hèn
    shí
    xiāng
    qiǎn
    niǎn
    xiāo
    yīn
    yún
    jǐng
    tóng
    diāo
    yàn
    yàn
    shū
    yòu
    dào
  • bié
    hòu
    chaī
    fēn
    yàn
    weǐ
    bìng
    jìng
    jiǎn
    luán
    yāo
    mán
    jiāng
    dòu
    kòu
    yǐng
    lián
    shāo
    dào
    cān
    héng
    xiǎo

原文: 四壁空围恨玉,十香浅捻啼绡。殷云度雨井桐凋。雁雁无书又到。
别后钗分燕尾,病馀镜减鸾腰。蛮江豆蔻影连梢。不道参横易晓。


相关标签:写人女子相思西江月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独自待在空空的闺房里面,十指轻捏着被泪水打湿的手绢。屋外阴云密布,落雨不时敲打着庭院井旁的梧桐树。树叶在风雨中凋零飘落,这个时刻那南去的大雁是不会捎信来的。
我们分别后,我从未将碧钗并合,就让它们像燕尾般在头发上岔着,相思让我终日闷闷不乐。揽镜自照,发现我腰肢锐减已经消瘦不少。走出屋外凭栏夜眺,我仿佛看到南方江边豆蔻相连根深叶茂,此时夜空参星已经斜照,天色微明拂晓即将来到。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
恨玉:指失意抱恨的女子。
十香:十指。
啼绡(xiāo):泪水打湿手绢。
殷云:阴云,乌云。
度雨:过雨,下雨。
钗分燕尾:钗是双股的,分开如燕尾形状。
镜减鸾腰:照镜人消瘦。古时女子多以鸾自比。
蛮江:荒江。古时将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荒僻之处称为蛮荒之地。
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似芭蕉,花淡黄色,种子形状像石榴子,有香味,能入药。
参横:参星已落,表示夜久将晓。 《西江月·四壁空围恨玉》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张良臣的生活状态和写作风格。据《绝妙好词笺》引楼钥《攻娩集·书张武子诗后》,张良臣平时闭门读书,室中空无一物,他不勉强写作,有时甚至终年无一语。因此,他所作的诗词必然非常出色,令人难以望其项背。这首词是在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良臣成为进士后的秋天写的,表达了他对离别和思念的深切感受。这首词的语言造诣独特,情感深沉。 《西江月·四壁空围恨玉》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了分析和解读。文章首先描述了词的开篇两句,通过对比和对仗的手法,描绘了思妇独处空闺、泪水湿透巾帕的情景,表达了她相思的情感和落寞的苦态。接着,文章分析了词中的另外几句,如“殷云度雨井桐凋,雁雁无书又到。”和“别后钗分燕尾,病余镜减鸾腰。”,通过描写景物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思妇与意中人的分离和相思之苦。最后,文章总结了整首词的语言凝炼、词情激切和意境哀伤,描绘了思妇在相思之苦中的痛苦和无奈。整篇赏析通过对词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展示了词人高超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思妇的痛苦和无助。 《西江月·四壁空围恨玉》赏析详情»

张良臣

张良臣(约公元1174年前后在世)字武子,大梁人,避地家于鄞。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初前后在世。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登进士第。官止监左藏库。他一生笃学好古,室无长物,妻子常常饥寒。他性嗜诗,但不强作,有时终年无一句,因此他所作的诗作都非常出色,被人称为雪窗先生。他著有《雪窗集》十卷,其中的《绝妙好词笺》也流传至今。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没有确切的资料。

猜您喜欢

西江月(用韵和李兼济提举)

宋代 辛弃疾

且对东君痛饮,莫教华发空催。琼瑰千字已盈怀。消得津头一醉。
休唱阳关别去,只今凤诏归来。五云两两望三台。已觉精神聚会。

西江月(怀剡)

宋代 周密

万壑千岩剡曲,朝南暮北樵中。江潭杨柳几东风。犹忆当年手种。
鬓雪愁侵秋绿,容华酒借春红。非非是是总成空。金谷兰亭同梦。

西江月

宋代 朱敦儒

正月天饶阴雨,江南寒在晨朝。娇莺声袅杏花梢。暗淡绿窗春晓。
好梦空留被在,新愁不共香销。小楼帘卷路迢迢。望断天涯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