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红妆齐抱紫檀槽,一抹朱弦四十条。湘水凌波惭鼓瑟,
秦楼明月罢吹箫。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
丹禁旧臣来侧耳,骨清神爽似闻韶。
玉纤挑落折冰声,散入秋空韵转清。二五指中句塞雁,
十三弦上啭春莺。谱从陶室偷将妙,曲向秦楼写得成。
无限细腰宫里女,就中偏惬楚王情。
王仁裕(880—956)是唐末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出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出生地为秦州上邦(今天水市秦城区)。当时的唐朝正处于大分裂的时代。
在公元905年的秦州,李茂贞自封为“陇西郡王”、“歧王”,掌握了凤翔节度使的权力。王仁裕当时二十六岁,担任李茂贞的属下秦州节度使李继祟的幕僚,担任秦州节度判官。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开始了在前蜀、后唐、后晋、后汉等朝代中担任官职的仕宦生涯。他先后担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保等职位。
同时,王仁裕也是一位勤勉治学、赋诗作文的文学家。据《旧五代史·王仁裕传》记载,他创作了万余首诗歌,并将其编成了百卷的诗集。他的诗作以豪放洒脱、婉约清丽为特点,被誉为当时文坛的佼佼者。
王仁裕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乱世中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诗歌作品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王仁裕去世于公元956年,享年76岁。他的一生充满了辛勤努力和奉献精神,被后人称为“文武双全、才情出众”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