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雁》原文赏析

  • chūn
    yàn
  • [
    míng
    dài
    ]
    wáng
    gōng
  • chūn
    fēng
    dào
    héng
    yáng
    chǔ
    shuǐ
    yàn
    shān
    wàn
    cháng
  • guài
    chūn
    lái
    biàn
    便
    guī
    jiāng
    nán
    suī
    hǎo
    shì
    xiāng

原文: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相关标签:抒情思乡乡情隐逸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夜之间,春风吹遍了衡阳城,楚水燕山相距万里之长。
衡阳城的春天来得很快,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遍了整个城市。楚地的江湖与北方的燕山相距遥远,有着万里之长的距离。

不要怪大雁一到春天便启程北归,只因为江南虽好,毕竟是异域他乡!
不要责怪大雁在春天到来时就开始北飞,这是因为虽然江南地区美丽宜人,但毕竟是一个与北方不同的陌生之地。

注释:
衡阳:今属湖南省,在衡山之南,有座山峰形状像大雁回旋,被称为回雁峰。传说北方来的大雁到了这里就不再南飞,遇到春天就飞回北方。
楚水:泛指古代楚地的江湖。战国时期,楚国占有湖北、湖南、安徽、四川、江浙的大部分地区,这里所说的楚水即指江南地区。
燕山:位于河北平原北侧,从潮白河谷一直延伸到山海关,总长数百里。这里所指的燕山泛指北方地区。 《春雁》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明代诗人王恭在公元1406年被荐举为翰林待诏,参与修《永乐大典》的经历。在修书完成后,他被授予翰林典籍的职位。然而,王恭对仕途感到厌倦,决定辞去官职返回家乡。这首诗是他在回归家乡的途中创作的。 《春雁》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雁北归,表达了诗人对北方故土的眷恋和对南方繁华世界的拒绝。诗中的雁儿代表了诗人自己,他们都在北方艰苦的环境中生活,但是他们都有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诗人通过雁儿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北方的痛苦和对南方的向往。

诗歌的开头就展现了春天的到来,诗人用“春风一夜到衡阳”来形容春天的突然到来,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喜悦。这种喜悦也反映在雁儿身上,他们渴望春天的到来,渴望离开北方的寒冷环境。

接下来的一句“楚水燕山万里长”,描绘了雁儿从南方到北方的漫长旅程。这句话表达了雁儿归心的急切,他们不再享受南方的美景,而是急切地想要回到北方的故土。这种急切也反映了诗人对北方的眷恋和对南方的厌倦。

最后两句“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是雁儿对诗人的回答。他们告诉诗人,不要怪他们春天来了就离开,因为他们虽然喜欢南方的美景,但南方并不是他们真正的家。这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的回答,他虽然喜欢南方的繁华世界,但他知道自己真正的归宿是北方的故土。

整首诗通过雁儿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北方故土的眷恋和对南方繁华世界的拒绝。诗人通过雁儿的归心急切,表达了自己对北方的思念和对南方的厌倦。诗歌的主题是诗人想辞官归隐,寻找自己精神憩息的家园,表达了诗人不愿为官,愿过渔樵隐逸生活的意趣。整首诗构思别具一格,主题更上一层楼。 《春雁》赏析详情»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出生于长乐沙堤,家境贫寒。年少时游历江湖,中年后隐居七岩山,过了二十多年的樵夫生活,自称“皆山樵者”。他擅长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文士一起创作,名声很高。诗人王曾为他写了《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已经六十岁的王恭因为儒士的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待诏,负责修订《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参加了高级考试,获得了高第的成绩,被授予翰林典籍的职位。不久之后,他辞去官职回到了故乡。王恭的诗才出众,思维敏捷,一挥而就,他的诗风多以凄婉的情感表达为主,隐喻深刻。他是闽中地区的十大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以及《风台清啸》等作品。

猜您喜欢

书逸人俞太中屋壁

宋代 魏野

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娴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
静想闲来者,还应我最偏。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唐代 王维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
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赠黄鲁直

宋代 徐积

不见故人弥有情,一见故人心眼明。
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