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霞笙怨别,雾阁移春,仙梦还寻到。
翠蓬霜晓。
东风事、唤起半窗啼鸟。
新妆换了。
应不管、波荒雪老。
娇鬓华、熏麝霏烟,始信红情绕。
还记尊前旧笑。
向酣春青镜,游宴多少。
素怀凄悄。
抛铅泪、旋写魏宫才调。
凌波路渺。
惊冉冉、挂林残照。
肠漫回、偏要朱颜,凭溯溪柔棹。
陈洵(1871—1942),字述叔,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他在年少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思和聪慧,尤其擅长填词。光绪年间,他曾被补授南海县学生员的职位。然而,他后来离开家乡,客游江西十余年,生活艰苦,困顿不堪。
回到广州后,陈洵成为一名童子师,在广州西关设立了一所学馆,以填词为生计,但生活仍然贫困。辛亥革命后,受到新潮流思潮的影响,陈洵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同年,他加入了广州的南国诗社。晚年,他成为广州中山大学的教授。
陈洵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艰辛和困苦,但他的才华和智慧使他在填词和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的加入南国诗社和成为中山大学教授,也显示了他对文化和教育的热爱和贡献。陈洵于1942年去世,结束了他辛勤而充实的一生。
光阴草草,世界花花,何处幽怀写。
数椽鸳瓦,霜华重、课子一灯初灺。
机声轧轧。
只赢得、珠泪盈把。
谁为怜、生计难抛,剪彩消长夜。
休说寒闺韵雅。
甚天然工巧,奚辨真假。
叶攒花亚。
檀心苦、宛转细薰兰麝。
并刀试乍。
并不向、东风轻借。
待卖来、深巷明朝,增洛阳声价。
檐花旧滴,帐烛新啼,香润残冬被。澹烟疏绮。凌波步、暗阻傍墙挑荠。梅痕似洗。空点点、年华别泪。花鬓愁,钗股笼寒,彩燕沾云腻。
还斗辛盘葱翠。念青丝牵恨,曾试纤指。雁回潮尾。征帆去、似与东风相避。泥云万里。应翦断、红情绿意。年少时,偏爱轻怜,和酒香宜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