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管弦绣陌,灯火画桥,尘香旧时归路。
肠断萧娘,旧日风帘映朱户。
莺能舞,花解语。
念后约、顿成轻负。
缓雕辔、独自归来,凭栏情绪。
楚岫在何处。
香梦悠悠,花月更谁主。
惆怅后期,空有鳞鸿寄纨素。
枕前泪,窗外雨。
翠幕冷、夜凉虚度。
未应信、此度相思,寸肠千缕。
根据以上内容,整理补充如下: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是洛阳人,居住在滑州(今河南滑县)。关于他的生平并没有详细的记录。
根据陶安世在序中所言,康与之曾在洛阳受到晁四丈的经传教育,并从陈二丈叔易那里学习书法。
建炎初年,高宗驻扬州时,康与之上书《中兴十策》,这篇文章名声大噪。
当时秦桧掌握朝政,康与之投靠秦桧,希望能够得到晋升。他成为秦桧门下的十位客人之一,担任监尚书六部门,专门负责应制歌词的创作。
绍兴十七年(1147年),康与之被提升为军器监,负责福建安抚司的机宜文字。
秦桧死后,康与之被除名并被编管钦州。之后,他被调往雷州,再次调往新州牢城,直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