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青青杨柳,送行人、南北东西。
门前征马初嘶。
慢唱阳关一曲,手捧白螺杯。
不愁君远去,但恐归迟。
飘然路歧。
知此意、只金徽。
看取双双瓦雀,对对凫鹥。
波心争浴,便朝昏、那有断肠时。
怎人生、惯见生离。
陆求可(1617—1679)是明末清初江南淮安人,字咸一,号密庵。他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进士,后被任命为裕州知州,之后又入为刑部员外郎,最终升任福建提学佥事。
在担任裕州知州期间,陆求可致力于减轻百姓的负担。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减免税收、降低赋役、改善农田水利等,以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他还注重整顿地方政府机构,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以提高政府的效能和廉洁度。
后来,陆求可调任刑部员外郎,他在这个职位上慎重辨析案情,以免冤滥。他注重调查取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处理案件,以确保公正和合法性。他还积极参与司法改革,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方案,以提高司法机构的效率和公信力。
陆求可的贡献和才能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他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逝世。他的一生充满了为民除害、为政清廉的事迹,被后人称为“清廉官吏”的典范。他的思想和行为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誉为明末清初的杰出政治家和法学家。
三升可恋,怪君何事拂衣归。
长安冠盎累累。
独寻汝南旧宅,好共白云期。
念折腰作苦,岐路堪悲。
偏其反而,风波队里谁知。
须记高阳城北,夜雪裁诗。
楚天鸿远,桃花岸、风雨送君时。
应回首、片石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