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堂开望去客。
旧笛凄凉抛未得。
清昼不堪梦役。
渐迟暮番风,山城寒食。
鹃红故国。
看泪痕、花上犹滴。
逡巡处、一双绣蝶,俯仰又陈迹。
颜色。
画图曾识。
过几个、黄昏怕觅。
清谈聊对破寂。
往事开元,满座头白。
断云沉雁北。
但暗里、泉华自恻。
村垆近、消他一醉,也胜醒时忆。
陈洵(1871—1942),字述叔,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他在年少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思和聪慧,尤其擅长填词。光绪年间,他曾被补授南海县学生员的职位。然而,他后来离开家乡,客游江西十余年,生活艰苦,困顿不堪。
回到广州后,陈洵成为一名童子师,在广州西关设立了一所学馆,以填词为生计,但生活仍然贫困。辛亥革命后,受到新潮流思潮的影响,陈洵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同年,他加入了广州的南国诗社。晚年,他成为广州中山大学的教授。
陈洵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艰辛和困苦,但他的才华和智慧使他在填词和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的加入南国诗社和成为中山大学教授,也显示了他对文化和教育的热爱和贡献。陈洵于1942年去世,结束了他辛勤而充实的一生。
中原乱未息。
更著沈阴天似墨。
天醉抑因恨极。
甚长夜渐阑,愁霖如泣。
团圞桂魄。
闭广寒、空念前迹。
霓裳杳、一番梦觉,此意竟谁识。
悽恻。
市喧都寂。
但隐约、虫吟败壁。
披衣重眺巷陌。
剧散墟荒,鼓罢镫坼。
凤楼歌自得。
怕蕙女、琼瑰暗滴⑴。
休休也、君当安卧,大地已回白。
灵心涌妙笔,淡写芳蕤工着色。
底事啼痕暗湿。
叹逝水韶光,散花遗迹。
伤神有匹。
映故帷、香冷秋夕。
成孤负、缔缘恁好,世短尽堪惜。
悽绝。
而翁泪墨。
想两鬓、吟添新白。
红尘瑰宝易得。
这离掌明珠,海宽怎觅。
玉娥原小谪,试俯仰、人天咫尺。
容辉在、心头长印,语笑几曾隔。
绳床伫澹月。
虚阁笼寒尘事阒。
清暇更紬梵夹。
正篸列乍疏,炉熏初爇。
明珰素袜。
想步虚、声在瑶阙。
诸天迥、缤纷队雨,款款上吟箧。
骚屑。
烦襟难雪。
愿授我,维摩半揭。
拈花来证慧业。
别墅弹棋,小槛栖帢,华鬘吹一霎。
有宝树、灵禽自答。
还凝望、东山重起,莫断世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