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猩片流桃,寄芳句不似,宫沟红叶。
波路双桨停敲,蘋边坐清绝。
人更在江南那处,想微雨画桥闻鴂。
泪帕香销,歌桡事倦,来对花说。
漫催剪鹦嘴单衫,早闲过山城踏青节。
休问半生春影,剩风前飞荚。
重梦到垂杨旧岸,有浣纱玉手如雪。
羡煞溪里鸳鸯,白头无别。
易顺鼎(1858~1920)是清末官员、诗人,也是寒庐七子之一。他的字有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他出生在龙阳(今湖南汉寿),是易佩绅的儿子。光绪元年他成为举人,后来被张之洞聘为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他上书请罢和义。他曾两次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他被任命为督江楚转运,在此之后他被派往广西、云南和广东等地担任道台职务。辛亥革命后,他前往北京,并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往。袁世凯称帝后,易顺鼎被任命为印铸局长。然而,帝制失败后,他沉迷于歌楼和妓馆。易顺鼎擅长诗歌创作,注重对仗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为“樊易”。他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作品。
天际征帆,甚愁里、过却巫山巫峡。
斜照还上层楼,兴亡问啼鴂。
凝望极、哀湍坏道,渐忘了、汉家陵阙。
城上荒砧,沙边断碛,遗恨犹咽。
漫回首、听雨僧庐,数镫下、寒虫共凄绝。
刚是带围消损,奈西风轻别。
归雁远、题画甚处,又一抹、扫尽残叶。
料也中酒高歌,唾壶敲缺。
过岭蛮烟,记曾是、横海楼船行处。
又报驿骑装书,津喧一使星去。
携帐底、一番丝竹,尽销得、残笳剩鼓。
笠叟珊瑚,蜑乡翡翠,多付吟句。
只频讶、五两风轻,镇吹送、相思旧游侣。
待折白门杨柳,怅停舟何许。
君到日、红棉开尽,有绛襦、仙子堪赋。
借问桃叶淩江,那时迎否。
暝色官桥,消尽了、带雨绿帆千叶。
驿口夜火微红,璚箫正凄绝。
记醉惹、铜街唤马,更閒凭、画楼听鴂。
无数前情,许多往事,樯燕能说。
只细数、花草吴宫,除梦里、依稀旧时节。
欲买韶光暂驻,待来春翠荚。
纵尚有、鸱夷一舸,怕难禁、伍潮堆雪。
悔杀麝帕鸳衾,那年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