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心之精明,不远伊迩。
胸中若正,瞭焉眸子。
举目有证,莫切於视。
孰名曰省,少目取义。
目当少时,湛湛精睟。
其光神全,其见专致。
老目为耆,则与少异。
非徒以目,而分老稚。
惟目如少,吸可取譬。
实省在心,省当如是。
如开双明,洞见万类。
心难常存,省不可替。
心难常觉,省不可离。
心本善者,孰非纯懿。
心不善者,孰非私利。
省与不省,善恶关系。
省者如醒,不省如醉。
省者如寝,不省如寐。
省者如活,不省如毙。
果能自省,卓然奋励。
暗室不欺,屋漏不愧。
如目万象,无有掩蔽。
一不自省,冥然罔记。
外物交引,内无纷炽。
如目老昏,无非障翳。
二者相远,宜知敬忌。
聂君少年,有目可贵。
以省名轩,轩豁无滞。
惟道无穷,要在远诣。
惟言多穷,要履实地。
惟难有常,勉无失坠。
包恢(1182-1268),字宏父,一字道夫,号宏斋,宋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批评家。
包恢以廉洁的形象而闻名,被誉为廉吏。他在政务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曾担任刑部尚书一职。作为刑部尚书,他致力于整顿司法制度,推行公正廉洁的政策,使得司法系统更加高效和公正。
除了政治成就,包恢还是一位文学批评家。他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批评,对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提倡文学作品应该注重真实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强调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包恢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廉洁形象和政绩使他成为后世官员的楷模,被广泛传颂。他的文学批评理论也为后世文学界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包恢于1268年去世,享年86岁。他的去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刻,标志着宋朝的结束和元朝的开始。他的一生充满了奉献和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良月四之日,景物何多奇。
露洗宇四静,月抹天一涯。
景星助月夜,光入清溪湄。
奎星照江南,人文良在兹。
昔为西长庚,梦与斯人期。
今为南极老,微云淡庞眉。
际此小春日,胜彼芳春时。
桃梅妙生意,微吐三五枝。
野垂黄金穟,人饱白玉粢。
芙容花成城,拔然凌霜姿。
暮开红菡萏,朝发白蜀葵。
菊见正中色,潇然疎竹篱。
不共众芳竞,独与晚岁宜。
时异物孤特,人生复何疑。
我翁在物表,清吟彻骨肌。
不以世间利,容易得涴伊。
今年七十二,浩然元不衰。
孤坐小阁上,台融融熙熙。
布衾纸帐间,莹若冰雪姿。
自从知止后,何思复保为。
但原主益圣,比肩皆皋夔。
东南盛仁气,不战屈四夷。
丰穰岁相似,赤子无啼饥。
得老太平世,仁帮非吾私。
负暄娱爱日,煮芹甘如饴。
无妄漫微疾,勿药喜自随。
近谈小命者,尝以行年推。
盛言天河水,一气木主治。
后来年尚多,康强被春祺。
儿曹心自喜,何幸如君词。
只今介翁寿,数尚逾期颐。
一百三四十,太古常不离。
拜手稽首原,永庇儿辈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