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逼人的寒气明亮的星光,滴漏声丁丁角声悠悠夜正长。
他在他乡作客,愁多泪已流尽,醉眼朦胧只见窗外月光。
绕树乌鸦风霜凄苦无栖处,横空哀雁关塞艰难向何方。
遥想故园亲人今夜之梦,定然是随风来到我身旁。
注释:
耿耿:明亮的样子。
漏:见黄景仁七绝《癸巳除夕偶成》注。丁丁(zhēng zhēng):滴漏声。画角残:军中画角声音凄惨。
客泪句:意为自己老泪纵横,随着无边无际的寒夜和悲苦已经流尽了。
醉中看:看见月亮朦朦胧胧,如同醉后看月。
栖乌绕树: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意为自己有家难回。
哀雁:杜牧《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哀,云外惊飞四散哀。”以哀雁比喻人民流离失所。
故园今夜梦:指故乡妻子的梦境。
长安:代指当时京城北京。此二句系运用杜甫《月夜》纯从对面写去的手法。
《狱中对月》译文及注释详情»
在清顺治末年,山东爆发了七起义,这一事件震动了整个国家。与此同时,浙江的一位官员宋琬也卷入了这场起义的风波中。当时,宋琬担任浙江按察使,却遭到了族诬的指控,被人诬陷说与山东登州起义者于七有勾结。无辜的宋琬被捕入狱,被拘禁了整整三年。
在这段囚禁的岁月里,宋琬深陷绝望和苦痛之中。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反而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是他在狱中所作,记录了他内心的痛苦和对自由的渴望。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充满了悲壮和坚韧的气息。宋琬作为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却因为冤案而被囚禁。他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也凸显了清朝末年的腐败和动荡。
然而,尽管身陷囹圄,宋琬并没有被困境击垮。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正义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的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的控诉和呼唤。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反映了作者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尽管面对困境,宋琬并没有沉沦于绝望,而是通过诗歌来寻找内心的慰藉和力量。他的创作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彰显了人类精神的伟大和不屈不挠的品质。
总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痛苦和坚韧的故事。它记录了宋琬在囹圄中的遭遇和他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一种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的控诉和呼唤,展现了作者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狱中对月》创作背景详情»
《夜深难眠》是一首表达作者蒙冤受屈后的孤独和愤懑情感,以及对妻子的深深思念的诗歌。诗中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来表达情感,首联以星光和漏声来描绘狱中的凄冷氛围。诗人通过描述星星稀疏和漏声清晰的情景,传达出他在寒冷的狱中孤独无助的感受。颔联则以泪水和酒来表达作者的愁苦和无奈。诗人描述了泪水已经流尽,但愁苦却无法消散,只能以酒来麻痹自己。同时,醉中看月也展示了诗人思想的自由空间,引出了下文的具体叙述。颈联则通过借喻来描绘作者的困境。诗人借栖乌绕树和哀雁无家可归来比喻自己被囚禁的苦难和无法回家的困境。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借喻手法,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在蒙冤受屈后的孤独和愤懑情感,以及对妻子的深深思念。 《狱中对月》赏析详情»
宋琬(1614~1674)是清初著名诗人,也是清八大诗家之一。他的字是玉叔,号荔裳,是汉族,出生在莱阳(今属山东)。
宋琬于顺治四年中进士,后被任命为户部主事,之后又先后升迁为永平兵仆道和宁绍台道。然而,由于族子的陷害,他被诬陷与闻逆谋,被关押在狱中长达三年。最终,他被洗清冤屈,离开原居地流亡于吴、越地区,并最终被任命为四川按察使。
宋琬的诗歌作品被誉为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他的诗歌风格被称为南施北宋之目。此外,他还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人一起被称为燕台七子。他的著作包括《安雅堂集》和《二乡亭词》。
关于宋琬的生平和作品,以上是一些基本的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伏枕吴山,羁愁共、桐江春涨。
喜邂逅、客星忽聚,酒徒无恙。
杨恽南山歌太苦,邹阳北阙书难上。
向精蓝、深处问枯禅,伊蒲饷。
双燕外,游丝漾。
六桥侧,红牙唱。
惜杜康骨朽,无人能酿。
我愧老饕难戒肉,君方强健何须杖。
看白衣、苍狗任他忙,浮云状。
海燕雕梁语。
认乌衣、旧家宅巷,双栖偕旅。
小谢翩翩如逸少,千里骅骝初举。
羡孔雀、屏风开处。
家在凤凰台畔住,紫鸾车、族拥吹箫侣。
天付与,元霜杵。
阿翁早解渊明组。
记摩挲、掌中英物,石麟誇汝。
佳妇佳儿双白璧,诗奏兰陔华黍。
刘表男儿才尺许。
欲倩蹇修他日后,卜西邻、勉娶田家女。
呼老友,烹肥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