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头陀师》原文赏析

  • zèng
    tóu
    tuó
    shī
  • [
    táng
    dài
    ]
    liú
    shāng
  • shào
    zhuàng
    cóng
    róng
    shàng
    feī
    xuě
    shān
    tóng
    weì
  • qiū
    shān
    nián
    cháng
    tóu
    tuó
    chù
    shuō
    jūn
    qián
    shè
    guī

原文: 少壮从戎马上飞,雪山童子未缁衣。
秋山年长头陀处,说我军前射虎归。


相关标签:赞美写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少壮从军马上飞,身未出家心依归。
年老头陀秋山住,犹忆当年射虎威。

注释:
雪山童子:亦称雪山大士,原本是释迦牟尼在过去世修菩萨道时在雪山苦行时的称谓。该诗用以比喻头陀师未出家时。
缁衣:僧人所穿之衣,紫而浅黑,非正黑。
头陀:梵语Dhata之音译,又作杜荼、杜多,意译有抖擞、抖拣、浣洗等,意为去除衣服、饮食、住处三种贪着之行法。俗则称僧人之行脚乞食者为头陀。此诗取前一意。 《赠头陀师》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描述了一个头陀师的形象,他以远离人群、清心寡欲、清静孤寂的形象为人所知。然而,与一般头陀师不同的是,他在年轻时曾从军,英勇善战,射杀猛虎后凯旋而归,展现出雄姿英发的一面。而在老年之后,他选择了出家,深居秋山,但他的风姿和豪气并未减退,每当有人来访,他总是向人们谈起他年轻时的英勇事迹。这种精神不仅不与头陀的形象相悖,反而更加突显了禅宗的精髓。

佛教认为,要达到涅榘的境界,真正地得到解脱,必须具备六种行法之一,即精进。禅宗强调勇猛精进,要在百尺竿头上再进一步。这意味着要具备一种常人所不具备的勇气。释迦牟尼在雪山上的苦行,舍身饲虎,都是这种勇气的体现。只有具备这种精进的勇气,才能战胜贪爱,摆脱烦恼,觉悟佛性。

这位头陀师的形象展示了禅宗所倡导的精进精神。他年轻时的英勇事迹和老年时的出家修行相结合,彰显了他对禅宗精神的理解和实践。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修行中,都需要勇气和精进的努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奋斗和超越,才能破除贪爱、排除烦恼,最终觉悟佛性。

这篇文章通过描述头陀师的形象,展示了禅宗精神中的精进和勇气的重要性。同时,也向读者传递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信息,鼓励人们在修行中保持勇气和精进,以达到真正的解脱和觉悟。 《赠头陀师》鉴赏详情»

刘商

刘商(766年—779年),字子夏,徐州彭城县人,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和画家。他在大历年间(766年—779年)考中进士,后担任虞部员外郎,之后又出任汴州观察判官。然而,他辞去官职,投身于自己喜欢的诗画创作事业。

刘商的诗歌作品非常丰富,以乐府诗最为出色。他的代表作之一是《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这首诗在当时非常受欢迎,被认为是蔡琰的《胡笳曲》的仿作,广受赞誉。刘商的诗歌作品被收录在《全唐诗》中,展示了他的才华和艺术成就。

除了诗歌创作,刘商还是一位擅长绘画的艺术家。然而,关于他的画作并没有详细的记载,所以我们对他的画作了解有限。

关于刘商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没有更多的资料可供参考。

猜您喜欢

送刘南史往杭州拜觐别驾叔

唐代 刘商

兄弟飘零自长年,见君眉白转相怜。清扬似玉须勤学,
富贵由人不在天。万里榛芜迷旧国,两河烽火复相连。
林中若使题书信,但问漳滨访客船。

柳条歌送客

唐代 刘商

露井夭桃春未到,迟日犹寒柳开早。高枝低枝飞鹂黄,
千条万条覆宫墙。几回离别折欲尽,一夜东风吹又长。
毵毵拂人行不进,依依送君无远近。青春去住随柳条,
却寄来人以为信。

送庐州贾使君拜命

唐代 刘商

考绩朝称贵,时清武用文。二天移外府,三命佐元勋。
佩玉兼高位,摐金阅上军。威容冠是铁,图画阁名芸。
人咏甘棠茂,童谣竹马群。悬旌风肃肃,卧辙泪纷纷。
特达恩难报,升沈路易分。侯嬴不得从,心逐信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