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喜鹊檐楹,流莺庭院,暗湿罗衿玉露。
早洗云軿,洒丝丝甜雨。
碧梧外、掩映婺蟾一棱(去声。),月姊何曾偷妒。
笑看天孙,弄鸳鸯双杼。
倚垂虹、稳试凌波步。
好刍尼、忍把佳期误。
一霎两点星萍,又金风吹聚。
叹人间、碧海成桑土。
偏银汉、万古长如故。
剩小花、碧到牵牛,把相思低诉。
樊增祥(1846—1931)是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他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樊增祥是光绪进士,曾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等职务。
辛亥革命爆发后,樊增祥避居上海。袁世凯执政时,他担任官参政院参政一职。樊增祥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是同光派的重要诗人。他的诗作艳俗,因此被称为“樊美人”。此外,樊增祥还擅长写骈文。他在去世后留下了三万余首遗诗,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成为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他的作品被收录在《樊山全集》中。
腊鼓催年,航船侵夜,送我匆匆唤渡。
自笑闲忙,把归期迟误。
问何事、只剩残冬一日,兀自片帆双橹。
却累长年,向斜风吹雨。
算年来、更没关心处。
谁曾管,世上流光度。
去住不负良时,似山阴来去。
到明朝、独守梅花树。
屠苏暖、醉里红颜驻(把归程数)。
道此行,恰似飞仙,在新春(春来)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