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译文:愁云密锁蜀国的土地,往事皆成空;怀念故国的心情无法放下,便把它寄托给盛开的杜鹃花丛。
那归心,千万年来,向谁陈述,谁能理解?声声悲啼,口角溅血,把这满山的杜鹃花染红。
杜鹃花的枝叶萦绕着青烟,在夜月的照耀下一片迷蒙;杜鹃鸟的精魂,又飞到了锦江边上,追忆着往日的东风。
这愁这怨染出了无限的怀归忧恨,它时时呈现在行人凄凉的眼中。
注释:
杜鹃花:一名映山红,春季开红花,传为杜鹃精诚所化。杜鹃,一名子规,据《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书载,为蜀王杜宇失国后精魄所化,它叫起来连绵不断,凄厉悲凉,不啼到口角流血不止。它的叫声又如“不如归去”,所以又被称作催归鸟。这首诗就是依照杜鹃的这些传说及特点吟咏。
巴:指今四川。
遗恨:到死还感到悔恨。
芳丛:丛生的繁花。
翠烟:青烟;烟霭。
锦水:即濯锦江,一名锦江,在四川成都。
《杜鹃花得红字》译文及注释详情»
花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和痛苦。杜鹃鸟的啼声象征着亡国之恨,它的思归之心无人能懂,只能通过啼叫来表达。它的啼声如此悲切,以至于啼出了血,染红了满山的杜鹃花。这种形象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
接下来的两联,诗人通过描写杜鹃花的美丽和繁盛,进一步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诗中写道,杜鹃花怒放如火,满山遍野,给人一种壮丽的景象。诗人站在溪桥上,看着晚霞映照下的山川,听着杜鹃的啼声,内心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这种景象和情感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
整首诗通过咏杜鹃鸟和杜鹃花,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痛苦。诗人通过描写杜鹃鸟的啼声和杜鹃花的美丽,将自己的心情融入其中,使诗中的杜鹃鸟和杜鹃花成为了诗人对故国的寄托和表达。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根据提供的内容,可以整理和补充如下:
李生乔是处州丽水人,他自称为真山民。有人称他的名字为桂芳。他是宋末时期的一位进士,被认为是真德秀的后裔,因此他自认为姓真。
李生乔深受乱世的苦难所折磨,他感到自己的才华和品德都被湮没了。然而,他在所到之处都喜欢题咏山水之美。他的诗歌作品被收集在《真山民集》中。
除了以上提到的内容,还可以补充以下信息:
李生乔出生于何时何地,以及他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等。此外,可以进一步描述他在宋末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动荡,以及这些因素对他的生活和创作产生的影响。还可以补充他的诗歌风格和主题,以及他在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等。最后,可以提及他的死亡时间和原因,以及他的遗产和对后世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