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浅屐敲菭,深镫剪韭,水窗还凭。
归来燕子,社事和烟俱冷。
似斜街、那家掩扉,卖花声里东风紧。
有谁知昨夜,寒多曾倚,被鸳双忍。
残粉。
衫痕凝。
又碧桃巷湿,绿杨天暝。
春愁次第,都让小楼收尽。
约海棠、今宵半开,嫩红一帘停梦等。
最无端、闷了芳骢,江堤晴未稳。
易顺鼎(1858~1920)是清末官员、诗人,也是寒庐七子之一。他的字有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他出生在龙阳(今湖南汉寿),是易佩绅的儿子。光绪元年他成为举人,后来被张之洞聘为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他上书请罢和义。他曾两次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他被任命为督江楚转运,在此之后他被派往广西、云南和广东等地担任道台职务。辛亥革命后,他前往北京,并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往。袁世凯称帝后,易顺鼎被任命为印铸局长。然而,帝制失败后,他沉迷于歌楼和妓馆。易顺鼎擅长诗歌创作,注重对仗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为“樊易”。他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作品。
泼水衾孤,游仙梦窄,断云羁绪。
伤今念远,迸作一天愁雨。
掩屏山、麝煤半乾,替谁写出销魂语。
叹竟床锦瑟,华年轻换,旧情空赋。
弦柱。
还重数。
奈雁带尘斜,字将鸾误。
芳韶未晚,怕底无人为主。
纵春风、先返绛都,共谁紫陌邀醉舞。
待归来、又恐高寒,耐得和春住。
苔湿春芜,蛛萦绣幕,悄无人影。
玉钗断后,曲曲画阑谁凭。
怕红丝、系来双燕,呢喃还向珠帘等。
纵宝衣施尽,缕金裙在,泪花犹剩。
厮映。
生悲哽。
记皂筴煎成,鸾胶未冷。
彩云一片,又苦斜风吹瞑。
步瑶台、姊妺肩随,茫茫那知长夜永。
问何时环佩珊然,飞下蓬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