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君不见,东坡调水传佳话,全凭清浊分流派。
甘美香冽天一生,沁人诗骨清人肺。
又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石水斗泥资灌溉。
有时汲之供烹啜,不闻饮者比沆瀣。
镇沅斥卤少清流,为渟为渊性不侔。
山溪径雨尽泥滓,井泉不搅清且浏。
人言井水多瘴疠,溪流虽浊不生忧。
愚者传疑智者信,倒置流品付悠悠。
此乡瘴气由山毒,蛇涎雀酡盈沟渎。
污地浊泽此蒙泉,山薮藏疾当暑酷。
滂沱一刷延溪满,溲勃何用勤渗漉。
乡人晨昏剧饮此,荣卫安可容黪黩。
此时幸有未枯井,无尘无垢可鉴影。
舍此取彼胡为乎,一清一浊君试饮。
吁嗟乎,古人品水重八德,陆公名泉亦难得。
但看扬子江水尽狂澜,有人江底汲取临不测。
牛焘(1794~1861),字涵万,丽江人,出生于一个拔贡生家庭。他曾历任镇沅、安宁、邓川、罗平等地的教官。牛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代表作是《寄秋轩稿》。他的家境虽然不富裕,但他以才华和品德著称,被人们称为“萧然”。他还养了一把雷氏琴,并自己谱写了新曲,使琴弦震动起来。与他同时,马之龙也擅长吹奏铁笛,因此在郡中有“牛琴马笛”之称。
在咸、同之乱期间,牛焘为了躲避战乱,选择了藏身于山洞中,并带着他心爱的琴。然而,他在山洞中抱着琴离世。剑川的赵藩整理了牛焘的诗作,共计七十余首,并将其刊入《丽郡诗征》中,使牛焘的诗歌得以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