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寒芦动响,饥雁断鸣,水国四围秋异。
老屋渔灯,对此自然无寐。
渐惊风、画角城乌起。
正堕月危樯,断港愁心,待向谁系。
极目高楼倚。
但数泪依稀,卖绡为市。
一叶回潮,料想更无题字。
尽扬尘、东望伤心地。
算只有、花阴梦好,奈而今情味。
陈洵(1871—1942),字述叔,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他在年少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思和聪慧,尤其擅长填词。光绪年间,他曾被补授南海县学生员的职位。然而,他后来离开家乡,客游江西十余年,生活艰苦,困顿不堪。
回到广州后,陈洵成为一名童子师,在广州西关设立了一所学馆,以填词为生计,但生活仍然贫困。辛亥革命后,受到新潮流思潮的影响,陈洵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同年,他加入了广州的南国诗社。晚年,他成为广州中山大学的教授。
陈洵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艰辛和困苦,但他的才华和智慧使他在填词和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的加入南国诗社和成为中山大学教授,也显示了他对文化和教育的热爱和贡献。陈洵于1942年去世,结束了他辛勤而充实的一生。
鹍弦绝弄,鸾镜罢开,寂寂小庭春晚。
摘尽残花,记否对花妆面。
留眄。
滴梧桐、冷露如啼眼。
怅旧日恩情,总逐浮萍浪蕊消散。
晓阜窥书馆。
似鼓罢云和,曲终人远。
宿草离离,已怕墓门青满。
谁遣。
嗅余香、挂壁肠空断。
待魂魄、经年重(去声。)觅,证人天两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