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原文赏析

  • wàng
  • [
    sòng
    dài
    ]
    wēng
    juàn
  • tiān
    qiū
    lěng
    qíng
    wān
    shǔ
    fēng
    luán
    yuǎn
    jìn
    jiān
  • xián
    shàng
    shān
    lái
    kàn
    shuǐ
    shuǐ
    jiàn
    qīng
    shān

原文: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译文及注释

译文:无边秋色,晴日中的水湾已带上了寒意;远近高低的山峦层叠起伏,一直伸到天边。
注释:一天:指满天。
晴湾:太阳照耀的水边。
野水:郊外的水。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无边秋色,晴日中的水湾已带上了寒意;远近高低的山峦层叠起伏,一直伸到天边。
注释:一天:指满天。
晴湾:太阳照耀的水边。
野水:郊外的水。
低头一看,又在水底看见了青山。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低头一看,又在水底看见了青山。
注释:水底:湖水的底部。 《野望》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达。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山水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陶醉。

诗的第一句“满天秋色冷晴湾”,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给水湾带来了寒意,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诗人用“一天秋色”来形容整个景色,使得景色更加广阔,与晴朗的季节特点相呼应。接下来的“冷”字将景色转化为感觉,增加了诗意的浓郁。

第二句“放眼瞭望无数峰峦”,具体描写了山的景色,但又将远近高低的山融合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对山水的陶情。诗人清楚地看到了青山林立,感受到了山水的美丽,只是对水的描写稍显不足。

诗人由下往上看,萌发了由上往下看的念头,想要欣赏绿水全景。于是,诗人登上山顶,向下俯视,却意外地看到了水中青山的倒影。这一描写捕捉到了人们平时忽略的细节,使诗中充满了趣味。同时,这一描写也与前两句的景色相呼应,因为是秋天,水特别清澈,所以称为“冷晴湾”;因为晴朗,山的影子在水中格外分明。这些山就是前面提到的“无数峰峦”。诗中使用了“忽”字来引出这一景象,与前面的“闲”字相对应,突出了景色的瞬间变化,也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诗人的心随着山水的交融而深深陶醉其中。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山水景色,通过描写细节和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陶醉。诗中的错位描写和意外发现增加了诗意的趣味,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喜悦情怀。这首诗展示了永嘉四灵的山水诗的特点,给人以艺术享受,同时也丰富了现实内容。 《野望》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翁卷的照片
翁卷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出生于乐清(今属浙江)人。他是“永嘉四灵”之一,擅长诗词创作。据《四库提要》记载,翁卷曾领乡荐,但具体时间有争议。《乐清县志》认为是在淳佑年间登上乡荐,但近人认为是在淳熙年间。翁卷的生平事迹并不详细,他没有从政仕途,而是以诗词游走于士大夫之间。他的代表作品有《四岩集》和《苇碧轩集》。清代光绪年间的《乐清县志》第八卷中有关于翁卷的传记。关于翁卷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目前尚不确切。

猜您喜欢

次韵葛天民

宋代 翁卷

接得诗来胜接书,忆君情思豁然舒。
却看城里谁家竹,又锁湖边旧住庐。
曾有退之怜贾岛,岂无得意荐相如。
欲知别后予纵迹,只向此江閒钓鱼。

寄葛天民

宋代 翁卷

常日已清癯,那兼疾未除。
传来五字好,吟了半年余。
铁柱仙人观,梅花处士庐。
江湖正相隔,岁晚更愁予。

寓南昌僧舍

宋代 翁卷

突兀禅宫何代余,闲同衲客听钟鱼。
身如野鹤栖无定,愁似顽藤拘不除。
旧隐定多新长竹,远交全乏近来书。
炉香碗茗晴窗睛,数轴楞伽屡展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