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烟光漠漠春山紫,古寺深藏万松里。
夕阳西坠群壑阴,隔林蔼蔼疏钟起。
潇湘无风波浪停,恍如水底鸣长鲸。
山僧策杖归来晚,遥听穿云百八声。
缓急因风如断续,远彻山阿并水曲。
已随暮角响江城,更送樵歌出林麓。
乘桥二客心悠然,偶立遥看瀑布泉。
高山流水有深意,咫尺不闻音韵传。
乾坤无尘万籁静,朗然空谷声相应。
高秋正遇晓霜清,分明若向丰山听。
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明朝第五位皇帝,即明宣宗(1425年-1435年)。他是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从小就备受祖父朱棣和父亲的喜爱与赏识。1425年,朱瞻基登基即位。
在朱瞻基的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他重视文治,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他任用了许多有才干的官员,如“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等,使得政府机构运转得更加高效。同时,他也注重军事建设,提升了国家的防御能力。
朱瞻基还重视地方治理,委任了一些有能力的巡抚官员,如于谦、周忱等,他们在各地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尽管朱瞻基的统治只有短短的十一年,但他的政绩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被称为“仁宣之治”。他在位期间,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1435年,朱瞻基在宣德十年驾崩,终年38岁,葬于景陵。他被追尊为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秋江水落波痕浅,平沙渺渺连天远。
白瑽红蓼满潇湘,枯苇黄芦迷汉沔。
鸿雁恒怜泽国秋,数声忽报楚天秋。
万里避寒违朔漠,几行带雪下汀洲。
云水微茫少矰缴,岁岁南来欢有托。
霜田岂乏稻粱谋,江村自得栖迟乐。
黄鹤楼前铁笛鸣,时惊嘹唳两三声。
湖通巴蜀寒烟净,天接荆衡暮景澄。
嗟尔迢迢自荒服,慕恋中华生计足。
行当懋德覆群生,尽使洪纤皆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