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乌衣旧国。
感百年初遇,春寒奇劫。
已过踏青时候,恁地小园晴未彻。
杏雨封巢,梨云堆巷,蓦比人间路还窄。
说与卢家,莫愁知道,此日也愁绝。
东风漫冷栖香骨。
看离魂几队,双双心热。
胜似楼中赋生别。
多故池塘,薄福帘拢,本难消得。
证到花天,者般同命,更有万红一窟。
易顺鼎(1858~1920)是清末官员、诗人,也是寒庐七子之一。他的字有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他出生在龙阳(今湖南汉寿),是易佩绅的儿子。光绪元年他成为举人,后来被张之洞聘为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他上书请罢和义。他曾两次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他被任命为督江楚转运,在此之后他被派往广西、云南和广东等地担任道台职务。辛亥革命后,他前往北京,并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往。袁世凯称帝后,易顺鼎被任命为印铸局长。然而,帝制失败后,他沉迷于歌楼和妓馆。易顺鼎擅长诗歌创作,注重对仗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为“樊易”。他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作品。
湘屏几叠,罨晚云如梦,春阴如墨。
昨夜绿章初下,点点紫绵和露坼。
可奈东风,吹花调粉,化作东栏数枝雪。
香靥销红,仙肌凝素,掩映绣帘隙。
猩英占断芳菲色。
纵飞琼相妒,依然倾国。
莫忆红罗小亭侧。
聘与梅花,玉冷天寒,怎生禁得。
且傍珍丛,故烧银烛,看取晚妆明婳。
春山六幅。
和山前春水,朝来齐绿。
指点前村古寺,隔水经幡烟际矗。
竟买蜻蜓,斜穿略彴,摇皱溪梢一痕玉。
隐隐钟声,迢迢僧语,风亚半墙竹。
遥青媚寺添幽独。
意中人恰到,吟情倍足。
小院松涛又将熟。
笑向空王,十载尘襟,一时尽沐。
斜日归庄,落红成陈,依旧閒愁万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