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渔山真迹二首之二》原文赏析

  • shān
    zhēn
    èr
    shǒu
    zhī
    èr
  • [
    qīng
    dài
    ]
    wēng
    tóng
  • èr
    bǎi
    nián
    lái
    yǒu
    hòu
    shēng
    miào
    táng
    bài
    shū
    guī
    gēng
  • jiān
    fēng
    liáng
    qiū
    shuí
    shí
    tiǎo
    dēng
    zuò
    huà
    qíng

原文: 二百年来有后生,庙堂拜疏乞归耕。
尖风凉雨秋如此,谁识挑灯作画情。



翁同和

翁同和(1830—1904)是清朝江苏常熟人,字叔平,晚号瓶庵居士,又号松禅。他出生于1830年,是翁心存的儿子。咸丰六年,他以一甲一名的成绩考中进士,并被授予修撰的职位。他在同光两朝都担任过帝师的职务,历任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刑、工部尚书,最终升至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的职位。他也参与了机务的工作。

在中日战争期间,翁同和与李鸿藻一起主张战争,力争改变和约的内容。和议开始后,他努力争取修改和约的草案。然而,在戊戌政变期间,他因支持新政而被罢官革职,并被地方官员严加管束。翁同和于家中去世。

宣统元年,他的官职得到恢复。翁同和擅长书法,著有《瓶庐诗文稿》和《翁文恭公日记》等著作。

猜您喜欢

咏菜糊涂 其二

清代 翁同和

一饭艰难世岂知,当年豆屑杂麸皮。
孤儿有泪无从咽,不见耶娘吃粥时。

次韵刘石香寄怀二首 其二

清代 翁同和

一沤一发一如来,处处圆明性地开。
难得甘黄挛下泽,莫因寒拾钝天台。
尖风冷月无边相,瘦竹孤花未易才。
山鸟不知吟啸事,看人开卷辄疑猜。

蓉洲王丈所藏宋拓小字仙坛记庚

清代 翁同和

蓉丈书律守晋法,濒兄笔妙兼刚柔。
二公一质一通敏,我获师友同时求。
道光以来台阁体,峻拔竞尚柳与欧。
元和脚硬瘦金峭,更有北派浩莫收。
颜公此书信奇绝,蹙缩寻丈归寸璆。
不知巧工谁著手,黄仙鹤辈烦雕锼。
忆当春明庙市盛,金鱼换此珊瑚钩。
道州嘉善两题记,皆饮老坚锋芒遒。
馀年四十亦赓续,芜词颣句黄茅稠。
略如少陵拜杜宇,颇疑天实开龙湫。
呜呼,定陵北狩日,神京门户勤绸缪。
吾侪未暇论文史,时时北望云山愁。
中兴大政焕一变,干戈渐戢礼乐修。
如何客星犯帝座,又见华盖西南流。
乾坤苍莽倏卌载,故人零落俱千秋。
草堂人日客携示,墨痕依旧春云浮。
抚时怀旧百虑集,安能竟学忘机沤。
老夫浪语客莫笑,世论于今多谬悠。

春申舟次偶成

清代 翁同和

春申浦畔子胥祠,正是山寒木落时。
四裔竟将魑魅禦,寸衷尚有鬼神知。
老韩合传谁能辨,刘李同官莫漫疑。
此去闭门深谷里,会须读易更言诗。

费屺怀太史以苏斋旧藏张公方碑

清代 翁同和

米市东偏菜市前,青棠门巷一凄然。
却从江国柧棱梦,證到兰堂塔影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