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庭晚望》原文赏析

  • chūn
    tíng
    wǎn
    wàng
  • [
    nán
    beǐ
    cháo
    ]
    xiāo
  • chūn
    tíng
    liáo
    zòng
    wàng
    lóu
    tái
    xiāng
    yǐn
  • chuāng
    meí
    luò
    wǎn
    huā
    chí
    zhú
    kaī
    chū
  • quán
    míng
    zhī
    shuǐ
    yún
    lái
    jiào
    shān
    jìn
  • chóu
    huā
    feī
    dào
    weì
    huā
    feī
    jìn

原文: 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
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荀。
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
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


相关标签:春天写景人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温暖的春天,我站在庭院的楼上无所事事,放眼望去,只见高处的楼台挡住了低处的景色,近处的楼台掩盖了远处的景色,就好像我自己想要隐藏起来一样。窗外的梅花已经凋落,池边的春笋破土而出。耳边传来泉水潺潺的声音,我立刻联想到它飞溅时的汹涌,感觉云朵来了山也离得很近。我不担心看不到春花飘落、花瓣纷飞的景象,倒是担心花谢红尽春色全无的那一天会很早就到来。

注释:纵望:即放眼望。 《春庭晚望》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春天的景色为主题,但通过诗人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

诗人初登楼台时,他的精神状态是百无聊赖的,这通过使用“聊”字来表达。然而,当他纵望远处的景物时,他看到了窗外的梅花落下,池边的竹笋初露。这象征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到来。面对这些新生命的出现,诗人不禁感到心荡神骀。同时,他听到了泉水潺潺的声音,这让他联想到泉水飞溅时的汹涌和高山的飘渺感,使他的精神世界焕发出活力。

于是,诗人发出了感叹:“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他意识到花开花落是自然界的规律,所以并不担心。然而,当花飞尽的时候,不仅意味着万物凋零,还意味着一切都将永远消失。这种感叹不仅仅是对春天的珍惜,更是对有限生命的深刻感伤。

整首诗在处理内在心理节奏上非常独特,展现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观察和对生命的思考。这使得这首诗成为一篇佳作。 《春庭晚望》赏析详情»

南北朝诗人萧悫的照片
萧悫

根据提供的内容,我们可以整理和补充如下:

萧悫(约公元561年前后在世),字仁祖,兰陵人。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没有确切的记录,但大约在北齐武成帝太宁元年前后在世。他擅长诗咏。

在天保中,公元554年左右,萧悫进入齐国。在武平中,公元572年左右,他担任太子洗马。陈后主时,他成为齐州录事参军,并在待诏文林馆工作。据说他在隋朝去世。

萧悫曾经在秋夜写下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这两句诗受到了一些知音的赏识。

萧悫的诗集共有九卷,流传至今。这些诗集被收录在《隋书志》和《两唐书志》中。

猜您喜欢

秋思·清波收潦日

南北朝 萧悫

清波收潦日,
华林鸣籁初。
芙蓉露下落,
杨柳月中疏。
燕帏缃绮被,
赵带流黄裾。
相思阻音息,
结梦感离居。

和司徒铠曹阳辟疆秋晚诗(《诗纪

南北朝 萧悫

叶疏知树落,香尽觉荷衰。
山薮良多思,田园聊复归(○《初学记》三。《诗纪》百十。)。

听琴诗

南北朝 萧悫

洞门凉气满,闲馆夕阴生。
弦随流水急,调杂秋风清。
掩抑朝飞弄,凄断夜啼声。
至人齐物我,持此悦高情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