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君不见干将冶铁铁不流,镆邪遇之剪指投。
赫然鍊成双宝剑,遂匿其阳以阴献。
雌雄离隔经几年,一朝飞堕君侯前。
乃知神物不虚授,必待英豪始联偶。
从今永近君侯身,玉头珠口相鲜新。
韬里束来白鹇尾,匣中藏却绿龟鳞。
遭时未息干戈事,且为君侯充武备。
黑犀中断未为奇,白蛇夜斩方称利。
五山精,六金英。
也曾埋没豫章城,时时紫气斗间明。
占者已知吾国兴,君侯佩之可千龄。
戴良(1317—1383)是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他通经、史百家,同时也研究医、卜、释、老等学说。起初他学习举子的职业,但很快就放弃了,转而向黄、柳贯和吴莱学习古文,向余阙学习诗词。
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取金华,召戴良讲授经史。不久后,他逃离了这个职位。顺帝任命他负责淮南江北等地的儒学教育。后来,他因为政治原因被迫流亡到吴中,依附于张士诚。当他看到士诚将要失败时,他带着家人泛海逃亡,最终到达登州和莱州。他本打算回到扩廓军,但途中遇到了阻碍,于是在昌乐寓居。元朝灭亡后,他南归,并改变了自己的姓名,隐居在四明山。明太祖注意到了他,召他到京师,并试探他的文才,希望任命他官职,但由于他年老体弱,坚决辞去了这个机会,得罪了明太祖。一年多后,他自杀身亡。
戴良的诗风高雅秀丽,他对祖国充满了眷恋之情,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豪放和抑郁的音调。他有一部《九灵山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