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秋兮灯晕虚堂些,愁兮絮寒螀些。
谁招楚魂,香凋酒殢,碧山荒些。
说剑谈玄,疏髯如雪,忆南冈些。
奈乘风归也,鹤装烟驾,萧萧振,衰杨些。
春尽兮空江些。
相逢共、御离觞些。
白沙黄竹,重寻断梦,冷残阳些。
退笔埋云,哀弦咽雨,剧凄凉些。
朗吟兮夜壑,百年过翼,齐彭殇些。
冯煦(1842~1927)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他出生于江苏金坛五叶人家庭。年少时就对词赋有浓厚的兴趣,被誉为江南才子。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中进士,后来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他曾先后担任安徽凤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等职务。辛亥革命后,他搬到上海居住,自称为遗老。他还创立了义赈协会,负责江淮地区的赈灾工作,并参与了《江南通志》的编修工作。冯煦擅长诗、词和骈文,尤以词作闻名,他的代表作品有《蒿庵类稿》等。最终,冯煦于1927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