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年少高才始发硎,小桃花下户长扃。
承欢切至多容色,汲古精微入杳冥。
前辈风流今已邈,后堂丝竹汝曾听。
西州门外山如旧,从此扁舟不忍停(兆溱与余同受业望溪先生门下。)。
刘大櫆(1698——1780),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是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他修干美髯,性格豪放,喜欢读古诗文,声音铿锵有力,喜欢喝酒和吟诗。他受到同乡吴直的教导,才华出众。在雍正七年(1729年)和雍正十年(1732年),他两次参加考试都登上了副榜。60岁后,刘大櫆成为了黟县的教谕。几年后,他告别了官职,定居在枞阳江滨,不再外出,专门从事文学教学。刘大櫆的著作包括《文集》10卷、《诗集》6卷、《古文约选》48卷、《历朝诗约选》93卷、《论文偶记》1卷,还参与了《歙县志》的纂修工作,共20卷。他逝世后,被安葬在今金社乡向荣村刘家苕箕地,他的墓被列为省级文物。
君家住近姑苏台,门前绿水群鸥来。
坐对晴窗诵六甲,桃花灼灼当窗开。
几年入洛曳珠履,笔端所向皆披靡。
为惜风光不待人,梦魂飞渡吴江水。
与君一见论心事,倾筐倒筐无所忌。
燕市酒徒今几人,酒酣更洒杨朱泪。
遥指秋波江上船,孤帆飒飒凌苍烟。
吴中春草碧于染,聊寄相思到日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