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哲匠昔缔构,文榱面清池。
回环水光合,左右云容披。
苍烟限垒断,空碧盈轩垂。
蕙绿不待染,荷圆皆中规。
戏鱼触新藻,幽鹭翘空坻。
初笋半遗箨,残跗犹抱枝。
我来冰未泮,倏此亘炎曦。
节物一以换,余怀焉独怡。
内惭固陋质,本乏廊庙姿。
印绶纷璀错,旌旄森陆离。
林狙裹华黻,野鹿骇金羁。
负山力已竭,倾日心空疲。
知此危殆辱,斯言非我欺。
横琴不成调,慷慨念归期。
宋庠(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也是工部尚书宋祁的兄弟。他的祖籍是安州安陆,后来迁居到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在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成为状元及第,成为了“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的人。他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最后以司空、郑国公的身份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享年七十一岁。他被追赠太尉兼侍中,并被谥号为“元献”(也有一作为元宪)。英宗亲自题写了他的碑首,称其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和他的弟弟宋祁都有文名,当时被称为“二宋”。他的诗作多为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