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仍古韵 其七》原文赏析

  • réng
    yùn
  • [
    míng
    dài
    ]
    weì
    xué
  • zuó
    gòng
    xié
    shǒu
    míng
    yuè
    shè
    dōng
  • yóng
    yóng
    zhǐ
    yóu
  • shí
    jūn
    jiā
    sān
    jiàn
    tíng
    cǎo
  • zhū
    lóu
    cōng
    cōng
    shì
    yān
    shì
  • shì
    zhōng
    láng
    báo
    tiān
    zhèn
    gāo
  • nán
    ér
    chóng
    róng
    míng
    xiàng
    shào
    xíng
  • qīng
    luò
    tóu
    huáng
    jīn
    shì
    chē
    è
  • yuàn
    jūn
    qīng
    bié
    yuàn
    jūn

原文: 昨暮共携手,明月射东壁。
细语何喁喁,屈指犹历历。
十五入君家,三见庭草易。
朱楼足歌舞,匆匆逝焉适。
慕彼侍中郎,薄天振高翮。
男儿重荣名,故巷少行迹。
青丝络马头,黄金饰车轭。
怨君轻别离,怨君亦奚益。



魏学洢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是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他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魏学洢一生未做过官,但他好学善文,以其才华和文学造诣闻名于世。

魏学洢的代表作是《茅檐集》,这是一部集合了他的散文作品的文集。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这篇散文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备受赞誉。

《核舟记》是魏学洢的代表作之一,它以舟行为线索,通过描写舟中的景物和舟上的人物,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作品中融入了对人性、命运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索。通过对舟行的描写,魏学洢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人生价值和追求的思考。

魏学洢的生平和死亡年份目前没有确切的记载,只能推测他大约生于1596年左右,去世于1625年左右。尽管他的生平资料有限,但他的文学作品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内涵,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猜您喜欢

拟古仍古韵 其五

明代 魏学洢

华山千馀仞,夹柏青云齐。
枝枝遥相盖,馀阴覆琼阶。
上有双鸳鸯,达曙酸且悲。
行者问闾里,云是焦仲妻。
前车勿驰驱,驻马且徘徊。
援琴谱清曲,曲罢声转哀。
可怜被逼迫,重伤相见稀。
生前痛离别,死后徒双飞。

拟古仍古韵 其三

明代 魏学洢

泉落不上山,泠泠响空石。
谁能将此辞,寄语远游客。
归来相宴乐,樽酒且勿薄。
堂上邯郸倡,美者巫与洛。
但苦杯行频,不解苦离索。
华灯照道傍,车马填第宅。
酒酣高歌发,长镵舞三尺。
人生行乐尔,恶用相煎迫。

拟古仍古韵 其一

明代 魏学洢

肃肃戒严装,恻恻将别离。
凄凄朔风急,迢迢天一涯。
欢颜好相慰,泪落不自知。
羡彼东园鸟,依依家寒枝。
留云道方远,别云心欲缓。
出门申相问,此去何日返。
木叶萧萧下,潸焉惊岁晚。
为子长相思,为我加餐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