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石桥有旧路,灵室俨众仙。
菊潭溜馀水,丹灶起残烟。
桃花经作实,海水屡成田。
逆愁归旧里,追问斧柯年⑴。
周弘正(496—574)是南朝陈时期的学者,出生在汝南安成(今河南汝南县东南),字思行,是周颙的孙子。他年仅十岁时就通读了《老子》和《周易》,十五岁时成为国子生。他起初在梁朝太学担任博士,后来升任国子博士,并在士林馆讲授,受到朝野听众的倾慕。
周弘正博学多才,擅长谈论玄学和占卜,同时也精通释典。当时的名僧们也经常向他请教和提出问题。侯景占领了建康后,周弘正投靠了侯景,并担任太常一职,负责礼仪事务。后来他又投奔了陈朝的元帝,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后来升任左户尚书,并加封散骑常侍,负责整理雠秘府的图籍。
在陈朝,周弘正先后升任侍中和尚书右仆射,同时还担任东宫讲师,讲授《论语》和《孝经》。他还著有《周易讲疏》等著作。最终,周弘正在574年去世。
老年有奇事,天放两中秋。使君飞榭千尺,缥渺见麟洲。景物东徐城上,岁月北征诗里,圆缺几时休。俯仰慨今昔,惟酒可浇愁。
风露高,河汉澹,素光流。贾胡野老相庆,四海十分收。竞看姮娥金镜,争信仙人玉斧,费了一番修。衰晚笔无力,谁伴赋黄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