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绮窗晴雪,看天涯、又漏一丝春。
略有冬心未褪,还借兽炉温。
已是经年离别,倩冰奁、重照旧啼痕。
怅铢衣寒峭,银灯梦浅,无赖是黄昏。
曾记元宵楼阁,采明珠、点染倚栏人。
卷起潇湘帘子,流水认前身。
忽忽芙蓉远道,望烟波、江上总销魂。
想颦妆亸影,携琴写怨,残月下重门。
黄燮清(1805~1864)是晚清时期的一位诗人和剧作家。他的原名是黄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他出生在浙江海盐武原镇。
黄燮清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成为举人,但后来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中举。直到晚年,他才得到宜都县令的职位,后来调任松滋,但不久后就去世了。
黄燮清在年轻时就擅长写词曲,但中年以后才开始专注于诗文创作。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不平遭遇和人民的生活疾苦为主题,同时也有一些咏史吊古的作品,风格深沉豪放,颇具特色。
黄燮清的作品有《倚晴楼诗集》和《倚睛楼七种曲》等,这些作品流传至今。
烟水隔殊乡,又匆匆误了,蹋青时候。
一别几多时,河桥外、官柳青条犹瘦。
君来为问,渡江桃叶曾来否。
生怕木阑双艇子,只道故人依旧。
孤村寒食*寻,料归期渐近,花开休骤。
油壁耐东风,先拌取、同醉乱红千亩。
凭阑望久。
几番魂断烟中岫。
从此相逢休草草,莫对夕阳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