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李唐天厩拳毛騧,蹙踏倒影凌飞霞。
侯家神骏岂遗种,遍身细缬旋螺花。
端阳射柳辕门道,紫燕身轻拂柔草。
镂膺虎韔锦障泥,响马群中看表表。
得隽归来红日西,汗沟珠血濡霜蹄。
解鞍滚罢起喷振,奚奴牵入垂杨堤。
南陌观花宜按辔,戏共王孙簇芳骑。
乌衣朱雀足追游,自古金陵说佳丽。
皇风万里清关河,尚方兵仗绣不磨。
騧兮騧兮免负戈,日日朝天鸣贝珂。
朱綝(字士林)是明朝初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出生于泰兴,是泰兴人。他在洪武年间以其才华出众的诗歌而受到朱元璋的赏识,被任命为云南的官员。
朱綝在洪武年间以诗累安置云南,这意味着他通过他的诗歌才华在政治上取得了成功,并被派往云南担任官职。云南当时是一个重要的边疆地区,朱綝被派往此地是为了巩固明朝在该地区的统治。
朱綝在云南期间,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还继续发展他的文学才华。他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诗风,为云南带来了文化繁荣。他的诗歌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然而,朱綝的一生并不平静。他在洪武年间曾因与其他官员发生争执而被贬谪到云南,这也是他被派往云南的原因之一。此外,朱綝在云南期间还遭遇了一些政治风波和困扰,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云南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而努力。
朱綝的一生充满了辛酸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和政治的热爱。他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被后人称为“朱綝诗派”,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才华和奉献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成为明朝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朱綝的具体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无法确定,但他的一生经历和贡献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烛龙扬辉三万里,清光上映天河水。
幽崖毫发尽分明,遍照闾阎无彼此。
此烛本是台星精,时当有道泰阶平。
天子居宸运斗柄,玉烛均调万化成。
有时化作剑光紫,气射斗牛难逼迩。
忽悬秘阁灼青藜,更与文人校书史。
书史千年杳莫寻,师相曾研万古心。
玉衡四转提常正,水镜平涵江汉深。
即今入践微垣侧,一片丹心扶帝极。
清影能添日月光,馀辉尚结云霞色。
道经沛郡昴星浮,萧相当年辅赤刘。
天垂五老扶皇业,霸术看同爝火流。
此时上将开营待,列炬华筵吐精彩。
万柝应知野燧消,一弯尚藉天灯在。
宴罢仙槎且复乘,沿河星斗辉相凌。
岂知滕阁迟王勃,更有龙门御李膺。
夜深剪烛延清话,香蜡频销未忍谢。
撤送座上双短檠,一路流光欢见借。
深院金莲不敢知,凿壁今资鼎说诗。
大臣自受朝阳宠,贫女亦邀邻屋私。
烨烨宵行同熠耀,昆璧不鄙微珠照。
自思献曝本怀诚,岂患扪烛徒博笑。
长夜迷冥何所之,斗杓仰视四方知。
大明曦御看初起,浴日神功在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