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指斜川、归去来兮。
形役徒劳,既往难追。
短艇轻飏,迷途未远,飘风习习吹衣。
载瞻衡宇,晨星熹微,稚子欢迓柴扉。
纵荒他三径,菊意松情,犹自依依。
时向东皋舒啸,却倚南窗寄傲,一醉休辞。
况园小还堪日涉,真趣谁知。
问遑遑意欲何之。
矫首遐观,鸟倦云迟。
请息交游,莫忘情话,世应与我相遗。
琴书足乐,富贵难期。
农父又告春归。
便或乘烟舸,或命巾车,访岫寻溪。
且喜物情皆畅,更感吾生易尽,倚杖吟诗。
聊乘化、乐夫天命,余复奚疑。
易顺鼎(1858~1920)是清末官员、诗人,也是寒庐七子之一。他的字有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他出生在龙阳(今湖南汉寿),是易佩绅的儿子。光绪元年他成为举人,后来被张之洞聘为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他上书请罢和义。他曾两次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他被任命为督江楚转运,在此之后他被派往广西、云南和广东等地担任道台职务。辛亥革命后,他前往北京,并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往。袁世凯称帝后,易顺鼎被任命为印铸局长。然而,帝制失败后,他沉迷于歌楼和妓馆。易顺鼎擅长诗歌创作,注重对仗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为“樊易”。他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