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兰若三山下,相逢慰所思。
支离惊落叶,留恋惜连枝。
境静禅皆寂,身空病不疑。
自怜尘土隔,徒有鹡鸰悲。
王恭(1343-?),字安仲,出生于长乐沙堤,家境贫寒。年少时游历江湖,中年后隐居七岩山,过了二十多年的樵夫生活,自称“皆山樵者”。他擅长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文士一起创作,名声很高。诗人王曾为他写了《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已经六十岁的王恭因为儒士的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待诏,负责修订《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参加了高级考试,获得了高第的成绩,被授予翰林典籍的职位。不久之后,他辞去官职回到了故乡。王恭的诗才出众,思维敏捷,一挥而就,他的诗风多以凄婉的情感表达为主,隐喻深刻。他是闽中地区的十大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以及《风台清啸》等作品。
铁笛老仙去,无复采花船。
刚存湖角烟霭,夕照助苍然。
晞发横觥旅舍,恰得提嵇挈阮,古意满朱弦。
象板不须奏,大雅正当前。
青冥处,无人会,调空传。
一切浮华剥尽,高对逸人眠。
携到蜀都眉黛,又拜汉家宫爵,此福恐难全。
曲罢且危坐,香雪舞蹁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