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淮水去不返,我心重怆恻。弟兄各异县,欲往无羽翼。八月遗我书,开函泪沾臆。知我病乍起,一一问眠食。共此千里心,相思不相即。茱萸勿复采,忧来簪不得。兄今更何如,吞声望故国。
冯煦(1842~1927)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他出生于江苏金坛五叶人家庭。年少时就对词赋有浓厚的兴趣,被誉为江南才子。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中进士,后来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他曾先后担任安徽凤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等职务。辛亥革命后,他搬到上海居住,自称为遗老。他还创立了义赈协会,负责江淮地区的赈灾工作,并参与了《江南通志》的编修工作。冯煦擅长诗、词和骈文,尤以词作闻名,他的代表作品有《蒿庵类稿》等。最终,冯煦于1927年去世。
茶香已冷酒初温,风雪漫天独闭门。腕底秋山寒瘦甚,春风不到海王村。
七尺瑶琴笔一枝,金台相见鬓丝丝。十年两度沧桑后,零落江湖老画师。
义旗指日渡江忙,半壁河山已夕阳。镜里龙头未生角,梦中兔子漫登床。英雄老矣难回首,傀儡凄然看下场。不信本初真健者,横刀归去路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