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孝宽父心,斯言诚为确。
不患父不慈,子贤亲自乐。
父母天地心,大小无厚薄。
大舜日夔夔,瞽瞍亦允若。
夫以义为良,妇以顺为令。
和乐祯祥来,乖戾灾祸应。
举案必齐眉,如宾互相敬。
牝鸡一晨鸣,三纲何由正。
兄须爱其弟,弟必恭其兄。
勿以纤毫利,伤此骨肉情。
周公赋棠棣,田氏感紫荆。
连枝复同气,妇言慎无听。
损友敬而远,益友宜相亲。
所交在贤德,岂论富与贫。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
小人口如蜜,转眼如雠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是明朝时期的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他出生于宁海,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他在故乡旧属缑城里,因此被称为“缑城先生”。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他的读书处为“正学”,因此也被称为“正学先生”。
方孝孺因其才华和学问而受到朝廷的重用。他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散文。他的散文作品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而著称,被誉为“方派散文”。他的思想深受儒家经典的影响,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修养和君臣之道。
然而,方孝孺的一生并不平静。他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而遭到朱棣的杀害。这场政治斗争导致了方孝孺的悲剧结局。南明福王时,追谥他为“文正”。
方孝孺的一生充满了荣耀和悲剧,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散文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播和研究,他的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