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采桑子》是冯延巳创作的一首词,通过运用反衬、比兴的手法,以乐写哀,用春花怒放之景反衬失却伴侣之悲,用笙歌反衬愁肠欲断之伤,用蝶燕双双反衬孤寂之感,展现了冯词的特色。
上片描写了在游乐之地失去情侣后的悲伤。词中写道:“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原本是游春男女的聚会之地,但此时却失去了游春之侣。花前虽然美丽,但独自一人徘徊觅侣,触景生情,使得整个景色变得凄凉,大好的春光也黯然失色。
“纵有笙亦断肠。”笙歌在游乐时最受欢迎,但无人相伴,则笙歌之声,适足令人生悲。这句词从反面衬托了失去之痛:笙歌散尽,固然使人因孤寂而断肠,但即使笙歌满耳,也仍然是愁肠欲断。
下片写因见蝶燕双双,兴起孤独之感。词中写道:“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自己失去游春之侣而孤单一人,但四处闲步,只见彩蝶双双飞舞林间,燕儿对对出入帘幕。
“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彩蝶、燕儿都成双做对,使他无法再忍受自己的孤独之感。这句以景结情,夕阳斜照在绿树青苔之上的静景,与上片的“满目悲凉”相呼应。
冯延巳的词具有民歌格调,善于运用比喻、起兴。例如,《蝶恋花》中的“几日行云何处去?”暗喻浪子,浪子行踪如浮云飘荡,竟然“忘却归来”。而《采桑子》则通过描写蝶燕双飞之乐,表达了自身孑然无侣的孤独之感。这种写法在民歌中常见。
总的来说,《采桑子》通过运用反衬、比兴的手法,以乐写哀,用春花怒放之景反衬失却伴侣之悲,用笙歌反衬愁肠欲断之伤,用蝶燕双双反衬孤寂之感,展现了冯词的特色。整首词情景相渗,构思新颖,风流蕴藉,雅淡自然,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