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的鉴赏

鉴赏
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长安的凄惨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和亲人离别的感慨和哀思。整首诗的格律严整,颔联和颈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和“恨别鸟惊心”作为呼应,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诗的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的景象,山河依旧,但国都已经沦陷,城池残破不堪,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回忆起昔日长安的繁华景象,与今日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一个“破”字使人震惊,一个“深”字则令人感到凄然。诗人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对历史的感慨,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国破”和“城春”这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春天本应是花草树木繁盛茂密,景色明丽的季节,但由于国家的衰败,春天的光彩已经失去,只剩下断垣残壁和草木深。诗人对此感到伤感,表现出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本应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应该欢呼雀跃,唱着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然而,诗人感受到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的痛苦在乐景中得到了更多的激发,就如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样。诗人继承了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使诗歌更加浓郁。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日长安的凄惨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和亲人离别的感慨和哀思。诗歌的格律严整,运用对仗和呼应的手法,使诗歌的声情更加悲壮。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诗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初中古诗爱国战争忧国忧民早教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