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这是一首情感深沉的诗歌,贯穿全篇的主题是“悲”。首联描写了送别的环境气氛,以衰草为笔墨,时令应该是严冬。郊外的野草枯萎,寒风吹拂下颤动不已,四野苍茫,景象凄凉。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加重了离愁别绪。虽然“离别自堪悲”这句话平直而直接,但由于是紧接上句而来的,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深沉的感伤,为整首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
颔联描写了送别的情景,仍然紧扣“悲”字。故人沿着这条路逐渐远离,由于阴云密布,天空低垂,望去,这条路仿佛延伸到了寒云之外。这里描写的是送别的景象,但融入了浓厚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这一笔是情感隐藏在景物之中。“寒云”二字,笔墨沉重,给人一种无限阴冷和沉重的感觉,有力地烘托了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友人终于远行了,只剩下诗人孤独地留在这片旷野中,孤寂之感自然而然地增加。而此时,天空又开始下起雪来,郊原一片茫茫,暮雪纷纷扬扬,诗人再也不能久留,只能回转身来,沉重地踏上风雪归途。这句话紧接上句而来,与上句相呼应,如“人归”呼应“路出”,“暮雪”呼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通过淡雅的描写展现出沉郁的情感。
颈联回忆过去,感叹自己的身世,仍然围绕着“悲”字展开。诗人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了抚今追昔的情怀。“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人生少有亲人陪伴已经是极大的不幸,更何况还因为天宝末年的动乱,自己远离家乡,经历了漂泊和困厄,几乎没有遇到知音。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个人身世的悲凉,还从侧面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人们在动荡中漂泊不定的生活,情感沉郁,突显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送别作品的重要区别。诗人将送别的情感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对世事的感慨、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在写作上,这一联两句反复咏叹,词语切中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