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的赏析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诗进行解读和分析。这首诗题为《寒食》,但实际上描写的是从寒食到清明的一段时间。诗中提到了“粤人国”,原本指的是广东,但根据历史背景和赵鼎的经历,可以推测这里指的是潮州。赵鼎在潮州待了五年,即绍兴十至十四年(1140-1144),所以这首诗应该是在这个时间段写的。

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当时民间的风俗习惯。根据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寒食节前三天人们会插柳,即使是偏僻的村落也会有这个习俗。而清明节则是扫墓的时间,人们会携带家人去山上祭拜墓地。通过这些描写,可以了解到当时潮州民间的风俗习惯。

后两联则是寄托了抒情之情。颈联写到了汉唐帝王的陵墓,即使是粗粝的麦饭也没有人祭拜,而山溪野径之间却开满了梨花。尾联则写到了作者的感受和心情,他选择开怀畅饮,醉倒在青苔上,不去理会城头上傍晚吹起的军号。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权贵、富贵的看法,认为它们只是短暂的、无常的,而人间才是永恒的、常新的。作者选择醉酒,不去管天下世事,这种心态看似消极,但实际上是作者处于贬谪逆境中的苦闷、痛楚心情的反应。

最后,赏析提到了赵鼎的不屈精神。在谢表中,他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信念,秦桧看到后称赞他是倔强的老人。这也展示了赵鼎的坚强和不屈的品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民间风俗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权贵、富贵的看法以及自己处境的反应,同时展示了赵鼎的不屈精神。


诗文: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相关标签:寒食节风俗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