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老人在战争中逃过兵役的故事。诗人通过描写老人的命运悲惨和他以欣喜口吻自庆侥幸的态度,反映出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整篇文章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从描绘老人的外貌形象开始,过渡到第二段。第二段是全诗的主体,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真实自然地描绘了老人的经历,增强了叙事内容的可信度。第三段诗人直接出面,发表自己的议论。
这位老人原籍属于新丰县,他在开元时期度过了美好的青少年时代。然而,天宝时期战乱频发,朝廷大肆抽丁,无数人被强征去当兵,他的名字也在征兵名册上。为了逃避远征云南的苦难,他偷偷用石头将自己的手臂砸断,成为了残废人。尽管他活得并不舒服,但他幸运地逃脱了万人冢上的命运。
作品最后一段表达了诗人的观点。诗人提到开元时的贤相宋璟对于杀敌有功的将领郝灵佺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奖赏,这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诗人对战争中广大人民的苦难的关注。
整篇文章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解读,展示了诗人通过描写一位老人的故事,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苦难。
诗文: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
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
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
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
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
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
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
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
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
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
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老人言,君听取。
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