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麟解的赏析

赏析
《获麟解》是韩愈的一篇赋文,通过以麟设喻,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为人和出仕的时机和意图的思考,同时也抒发了对怀才不遇的怨愤之情。

文章开篇,作者引用了《春秋》和《左传》中的故事,讲述了鲁哀公西狩时获得一只麟,并将其赐给虞人。作者认为麟是一种奇特的动物,不仅可以被视作吉祥的象征,也可以被视作不祥之物。他认为麟之所以被视作吉祥,是因为它出现在圣人在位的时候,而如果没有圣人在位,那么麟就是不祥之物。

接着,作者抓住了“祥”与“不祥”、“知”与“不知”这两对对立的字眼,通过这两对词语的转换,表达了自己的不平之鸣。他认为如果没有圣人当道,即便出现了像麟一样罕见的杰出人才,恐怕也只能孤愤一世,自怨自艾。作者以麟自喻,说明了自己的品行和出仕的意图,感慨卓有才学之士不为封建统治者所重用。文章中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怨愤之情。

整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不满二百字,但是却曲折多变,层层转折,表意含蓄委婉。通过几反几复的论述,作者的观点更加明确深入。文章的变化和转折使得整篇文章有着一种长篇的气势。

总的来说,《获麟解》通过以麟设喻,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为人和出仕的时机和意图的思考,同时也抒发了对怀才不遇的怨愤之情。文章短小精悍,却充满了曲折变化,含蓄委婉的笔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文: 麟之为灵,昭昭也。
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
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
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
惟麟也,不可知。
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
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
麟为圣人出也。
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
”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