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遗至孝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事件,即孙恩领导的道教起义。故事发生在公元399年的秋天,当时中国正处于晋朝时期。孙恩是当时的道教首领,他趁机聚集了一大批人反抗晋朝的统治。

公元401年,孙恩率领十余万士兵和2000多艘船只进攻晋朝的首都建康。他与晋朝派出的刘牢之在京口展开了一场决战。然而,孙恩最终遭到了惨败,损失惨重,被迫再次退回海岛。

公元402年,孙恩再次举起军队,这次他的目标是攻打临海。然而,这次进攻以失败告终,孙恩最终选择投海自杀。

这段历史事件展示了孙恩领导的道教起义的失败。尽管孙恩曾经聚集了庞大的军队和船只,但他最终无法战胜晋朝的统治。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和晋朝统治的强大。


诗文: 陈遗至孝。
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
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
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相关标签:初中文言文孝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