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篇赏析描述了周天子赏赐给齐桓公祭肉的场面。文章通过描写齐桓公受宠若惊的神态,展现了他对这一荣誉的珍视和感激之情。读者在阅读这篇文字时,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感受到现场的氛围和声音。
文章中提到了“胙”,它是指用于祭祀的肉食。按照周朝的礼节,胙是天子祭祀社稷宗庙时所使用的物品,事后只能赐予宗室,也就是和天子同姓的诸侯。而在异姓的诸侯中,只有夏商二王的后代才能得到胙。这一规定是周天子对前代帝王的礼让,也是因为夏商二王与周朝相隔不久远,他们后人的身份非常明确。相比之下,三皇五帝的后人很难确定,即使是他们本人,也多属于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或者只是象征性的人物。因此,周朝将他们的族系列入蛮夷一类,甚至不如一般的诸侯,更没有资格受到胙的赏赐。
然而,齐桓公并非姬姓宗室,本来没有资格受到赏赐。但由于他特殊的地位,以及他的祖父姜子牙与王室的特殊关系,周襄王给予了他特殊的礼遇。
在这次大会上,齐桓公与宋襄公、鲁僖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等诸侯聚集在葵丘(今河南兰考)。周天子派使臣参加了会议。当时周襄王身在洛邑主持祭祀,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率领各路诸侯尊奉王室的酬劳,他让使臣宰孔赴会并嘉奖,并破例赏赐给桓公胙,希望他能继续保持对王室的尊敬。而齐桓公也非常注重姿态,希望给与会的诸侯留下尊敬王室的印象。
最重要的是,这时已经是齐桓公称霸晚期。他在位三十五年,与他治理齐国初期相比,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楚成王利用子文、子玉扩张领土,独霸中南地区,使齐桓公无可奈何;秦穆公的国力也达到鼎盛,他利用百里傒、蹇叔、孟明视等人,军事和经济基础稳固,外交上又辅佐重耳建立国家,形象几乎是一个霸主;还有贤臣辅佐的从亡,晋文公的复兴也近在眼前;此外还有那位自命不凡的宋襄公。因此,齐桓公在这个时候非常需要王室的欢心,才能够长久地依靠王室的威望,维持他作为霸主的地位。
通过这篇赏析,读者可以了解到周天子赏赐给齐桓公祭肉的背景和意义,以及齐桓公对这一荣誉的重视。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当时的氛围和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