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山人归泰山的赏析

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送别为主题,通过对范山人的离去和诗人的目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别离的惆怅之情。

首先,诗人通过描写范山人“抱白鹤”来引起读者的注意。范山人本身并没有鲜明的色彩,但诗人让他抱着一只白鹤,使他在人群中显得与众不同。这样的描写使得范山人成为了诗中的焦点。随着范山人的离去,诗人的目光也随之移向泰山。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写泰山的景色来表达离别的情感。诗人描述了范山人初行时的景象,如同片雪般纯洁明亮;范山人离得越远,看上去越小,但因为有青崖作为衬托,仍然清晰可见;当范山人到达天门时,他已经变得更高、更远、更小,但诗人巧妙地使用红色(日)作为底色,使得范山人依然可见。最后,范山人被飘浮的云朵遮住,诗人无法再看到他的身影,这时诗人的别情油然而生,他不禁问道:“此去何时还”?

整首诗完整地再现了初唐送别诗的三部分结构。首先,诗人通过首联介绍了送别事件和友人的去向。其次,诗人通过中间两联按时间顺序描写了范山人离去时的风景。最后,诗人通过尾联表达了自己的别情。从诗人对范山人的目送中,直到范山人被云朵遮住,诗人对他的深情得以表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送别事件和友人离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别离的惆怅之情。诗人通过描写范山人抱着白鹤和离去时的景色,使得范山人成为了诗中的焦点。整首诗以初唐送别诗的结构展开,通过描写范山人的离去和诗人的目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别离的惆怅之情。


诗文: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相关标签:写景向往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