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淮城感兴的鉴赏

鉴赏
《酹江月》(又名《念奴娇》)是一首音节高亢、充满激情的词作,适合表达豪迈悲壮和惆怅的情感。词作围绕着重整河山的政治抱负展开,开篇三个问句引人注目。诗人举起酒杯高声问明月:“神京何在?”这个问题本身就充分表达了诗人内心压抑无人倾诉的情感。神京指的是北宋故都汴京,自徽、钦被俘死在异域之后,多年来战乱不断,至今仍然是故土久违。在高亢激昂的问句之后,诗人接着写道:“淮山隐隐”,表达了凄凉迷惘的情感,深含于凄迷的景色之中。接下来的“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通过使用“频看”和“惟有”这两个词语,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诗人的急迫心情。词的第一段就展现出了急促的语气和起伏跌宕的词意。自汴京失守后,中原故土的衣冠文物荡然无存,面对占领者的肆意抢夺和残暴行径,诗人充满悲愤之情,发出了大义凛然的高问:“天地凭谁整?”这句话一出,词的意境升华,诗人所指的“谁”包括了自己在内的千千万万爱国志士。诗人清醒地认识到时局的败坏和危机四伏,有一种一发而不可收拾之势。因此,他大声呼喊:“一枰棋坏,救时著数宜紧。”将岌岌可危的时局比作形势不妙的棋局。众所周知,当棋局不好时,必须出“手筋”,出“胜负手”,丝毫不能懈怠。这个比喻非常鲜明逼真生动,是对当权者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当头斥责。

词的上片通过“问神京何在?”和“天地凭谁整?”将政治形势和面临的任务摆在了面前,并以救棋局为例生动地说明了应该采取的补救措施。下片则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发出了第三个问句:“毕竟中原谁定?”同时,表明了诗人的态度和痛苦、愁闷之情。诗中的“幕府文书”指的是前方军事长官发出的公文,“玉关烽火”代指前线军中的消息。虽然现在“暂送平安信”,前方暂时告知平安无事,但战乱未停,危机未解,蒙古人正在窥伺江南,这种平静只是一种假象,是火山爆发前的宁静。然而,当权贵不理睬收复失地的主张,不招用抗战人才,却在压制民气。因此,在“满地干戈犹未戢”之后,诗人发出了“毕竟中原谁定”的问句,这个声音带有悲凉的气息。诗作通过生动的描写和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诗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著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相关标签:对月抒怀抱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