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出生于秦下相(今江苏宿迁)。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
公元前209年,项羽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发动起义。在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并在巨鹿之战中摧毁了章邯的秦军主力。秦朝灭亡后,他自称西楚霸王。
随后,项羽与刘邦展开了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争夺天下。然而,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遭到刘邦军队的重创,被迫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长江段西)边。在绝境中,他选择了自刎而死。
项羽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勇猛的著名武将之一,被赞誉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握在手中。这种自信和自负使得项羽在政治上犯下了许多错误。他对待战俘的残忍行为,使得他失去了许多的支持者和人心。他放弃关中,导致失去了重要的战略地区,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他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这些行为都显示出他对权力的渴望和个人主义的倾向,而不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
与此相反,刘邦在政治上表现出了成熟和稳重。他能够善于用人,将各种不同背景的人才发挥到极致。他的手下有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等人,他们各自有不同的才能和贡献,为刘邦的统一大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刘邦能够看到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并善于利用他们,这是他成功的关键之一。
项羽在军事上的才华无可否认,他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战略眼光和勇猛的战斗力。他在反秦起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了西楚霸王。然而,他的军事才能并没有转化为政治上的智慧和谋略。他缺乏对整体局势的把握和对长远利益的考虑,过于冲动和孩子气,导致了他在政治上的失败。
尽管项羽在政治上的失败,但他的英勇和豪情依然让人敬仰。他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面对万军包围和四面楚歌,依然坚定不移,展现出了他的铁骨铮铮的一面。他的柔情刻骨,对伊人的深情,也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温暖和人性的一面。他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物,既有英雄的一面,也有孩子气的一面。
总的来说,项羽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悲哀的人物。他在军事上的才华无可置疑,但在政治上的幼稚和自负导致了他的失败。他的性格使得他无法控制自己的孩子气和残酷性,对待战俘和政治对手都表现出了残忍和冷酷。与之相比,刘邦在政治上的成熟和稳重使他能够取得统一天下的胜利。项羽的失败也给我们一个警示,即军事才能并不代表政治智慧,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伟大的领袖。
项羽评价详情»
少年英雄项羽,出生在公元前224年的秦朝。当时,秦将王翦大破楚军,楚国灭亡。项羽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县。年少的项羽曾接受过叔父的教育,学习了一段时间的读书和武艺,但很快就对此失去了兴趣。叔父项梁曾怒斥他,但最终只能顺着他不再干涉。项羽身高八尺有余,力大无穷,年轻时志向远大。
一次,秦始皇出巡时,项羽看到他的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对叔父说:“我们可以取而代之。”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项羽随叔父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发动了起义。在这次起义中,项羽独自斩杀了近百名卫兵,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二十四岁的项羽带领八千吴中男儿组成了反秦起义军,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雍丘之战中,项梁采纳了范增的计策,立楚怀王之孙芈心为楚王,自号武信君。项梁率领义军大破秦军于东阿、定陶。项羽和刘邦也率军攻占城阳,略地至雍丘。在雍丘,他们与秦军守将李由展开了激战,最终项羽大败秦军,擒斩了李由。
接着,在巨鹿之战中,秦军北渡黄河,围困了起义抗秦的赵王歇和张耳。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然而,宋义却畏缩不前,屯兵四十六天。楚军处于困境,缺衣少粮,阴雨连绵。项羽当机立断,一剑杀了宋义,迫使楚怀王任命他为上将军,并命令他立即北上救赵。项羽率军渡过漳河,但由于敌众我寡,士气低落。为了鼓舞士气,项羽下令军士凿沉渡江用的船只,打破吃饭用的铁锅,身上只带三天干粮。军士们个个以命相抵,士气大振,最终大破秦军。
项羽的少年英雄事迹展现了他的勇气和决心。他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武艺和领导才能。这些经历为他日后成为一位伟大的将领奠定了基础。项羽的故事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传奇。
项羽生平详情»
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作壁上观,锦衣夜行,沐猴而冠,这些成语都与项羽的故事有关。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战争中展现出了勇猛无畏的精神和智慧。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率军渡过漳水后,下令将船全部凿沉,毁坏做饭的器具,只带着三日粮草与秦军作战。这一举动被称为破釜沉舟,意味着彻底断绝后路,只能全力以赴。项羽的士兵因此以必死之心奋勇向前,战斗力得到大的提升,最终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
鸿门宴是项羽在范增的劝说下,摆的一场宴会。范增劝项羽杀刘邦,但项羽最终没有杀刘邦。这场宴会被后人称为鸿门宴,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由此而来,形容暗中有杀意。
四面楚歌是指项羽兵败垓下后被刘邦军四面围困的情景。刘邦军在晚上高声唱起楚地的歌,项羽军听到后都非常伤心,以为刘邦已经平定楚地,军心也因此被瓦解。
霸王别姬是项羽与他的美人虞姬的故事。项羽要率领精骑突围,不得已与虞姬作歌诀别,表达必死之心,与项羽泪别。这个故事后来被改编为戏曲、影视、小说、歌曲等文艺作品。
作壁上观是指项羽围攻赵国于巨鹿时,各地诸侯都躲在自己的壁垒里观看,不敢出来协助。直到项羽杀败秦军后,诸侯才敢从壁垒里出来。作壁上观现在指置身事外,不协助任何一方。
锦衣夜行是项羽破咸阳之后的一句名言。他看到秦朝宫室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像是穿着锦绣衣裳在黑夜中行走,有谁能知道呢?”这句话形容了项羽的孤独和无奈。
沐猴而冠是项羽攻占并烧毁咸阳后,想要东归彭城时的一段故事。韩生听到项羽的计划后说:“人说楚国人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羽听到这话后,便把韩生扔进锅里煮死了。这个故事形容了项羽的残忍和暴虐。
项羽的故事充满了战争、政治、爱情和悲剧的元素,他的勇猛和智慧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成语和典故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中。
项羽轶事典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