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诗人马援的照片
马援

马援,字文渊,出生于前14年,是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窦马村)人。他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也是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马援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战绩而闻名于世。他被尊称为“马伏波”,是因为他在战场上善于运用伏击战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给敌人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打击。

马援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汉光武帝刘秀的赏识和重用。他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如平定赤眉军、平定绿林军等,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除了军事才能,马援还以其忠诚和正直而受到赞誉。他在位期间,始终坚守原则,不为私利所动,深受士兵和百姓的敬爱。

然而,马援的一生并不平静。在49年,他因被人陷害而被废黜,不久后便去世。尽管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但他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精神仍然被后人所铭记。

总结起来,马援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战绩而闻名。他被尊称为“马伏波”,是因为他善于运用伏击战术。他的忠诚和正直也为人所称道。然而,他的一生并不平静,最终因被陷害而被废黜,并在49年去世。

生平

援为隗嚣的从事。隗嚣是当时新朝的重要官员,马援在他的带领下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马援在隗嚣的庇护下,得到了很多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他勤奋努力,聪明机智,很快就受到了隗嚣的赏识和信任。隗嚣对他说:“你是个聪明人,将来必定会有出色的成就。”马援听后非常感激,他决心要为隗嚣做出更大的贡献。

隗嚣任命马援为西州刺史,让他负责管理西部边境地区的事务。马援到达西州后,发现这里的百姓生活困苦,经济落后,治安混乱。他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为百姓谋福利。

马援首先着手整顿军队,加强边境的防御力量。他组织训练士兵,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和纪律性。他还修建了城墙和堡垒,加强了边境的防御体系。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西州的安全性,保护了百姓的生命财产。

马援还注重发展经济,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他鼓励农民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提高农业产量。他还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和种植品种,改善土地利用效益。同时,他积极发展畜牧业和手工业,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

在治理西州的过程中,马援注重民生,关心百姓的疾苦。他积极解决民众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他还修建了道路和桥梁,改善交通条件,方便百姓的出行和物资流通。

马援的治理成果得到了广大百姓的认可和赞赏。西州的经济繁荣起来,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马援的名声也传遍了西部地区,他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和楷模。

然而,好景不长。新朝的统治日益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马援看到国家的危机,决心要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他辞去了西州刺史的职务,投身到了抗击新朝的战斗中。

马援带领着一支精锐的部队,奋勇杀敌,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他的军队士气高涨,战斗力强大。马援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他成为了抗击新朝的重要将领。

最终,新朝被推翻,东汉王朝建立。马援功勋卓著,被封为关内侯,成为了东汉朝廷的重要人物。他继续为国家做出贡献,参与了多次战争和政治斗争,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马援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荣耀。他出身卑微,但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将领和政治家。他的治理成就和军事功绩,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和激励。马援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志气和努力,就能够创造出辉煌的人生。 马援生平详情»

后世地位

公元782年,唐朝的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其中包括了“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这表明了马援在唐朝时期的崇高地位和功绩。

公元1083年,北宋的神宗追封马援为忠显王。这是对马援忠诚和杰出贡献的高度认可。马援在北宋时期被封为王,显示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公元1120年,宋徽宗封马援为忠显佑顺王。这进一步加强了对马援的尊崇和赞誉。宋徽宗对马援的封号表明了他对马援的崇敬和敬意。

公元1123年,宋朝依照唐代的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其中七十二位名将中也包括了马援。这再次证明了马援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马援也被列为其中之一。这部历史著作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一百位杰出将领的事迹和贡献。马援的名字被列入其中,进一步证明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马援作为古代名将,他的功绩和贡献被历代朝廷所认可和尊崇。他的封号和庙宇设立,都是对他在战争和政治上的杰出表现的肯定。他的名字被记录在历史著作中,也是对他在军事领域的卓越成就的记录。

马援的事迹和贡献不仅仅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崇敬的对象。他的忠诚和勇敢精神,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都是我们应该效仿的榜样。马援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努力和奉献,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和国家的繁荣。

马援的名字在历史上闪耀着光芒,他的事迹和贡献将永远被铭记。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将领,他的故事将继续激励着后人,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马援后世地位详情»

轶事典故

,这样才能显示出忠诚和勇敢。我希望你能帮我制定一个计划,让我能够在战场上立下更大的功劳。”孟冀听后,沉思片刻,说:“将军之言极是,我愿效力。”于是,孟冀帮助马援制定了一系列攻击匈奴和乌桓的计划,并且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为马援赢得了更多的胜利。马援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成为了一代名将。

马援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将领,他以勇猛善战而闻名于世。他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还在政治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才能。他的一些言行举止,不仅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胆识,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马援的治军思想中,他强调破贼必须灭巢,除去敌人的藏身之地。他用剃光头来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这个比喻深得光武帝的赞赏,他甚至下令将宫中小黄门头上有虱子的人一律剃成光头,以示对马援智慧的认可。

马援还善于鉴别名马,他认为马是兵甲战争的根本,国家的大用。他将自己学到的相马骨法传给了后人,并且铸造了一尊高三尺四寸的铜马,作为名马的标准。这个铜马被放在宣德殿下,成为了后世相马的参考。

马援在待人接物上也表现出了他的胆识和果断。当朋友们来迎接他凯旋归来时,他却向孟冀请教如何在战场上立下更大的功劳。他认为男子汉应该死在边疆战场,用马皮包裹尸体下葬,以显示出忠诚和勇敢。这种胆识和决断力使得马援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成为了一代名将。

马援的一生充满了智慧和勇气,他的言行举止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治军思想和相马骨法都成为了后世学习的对象。他的勇猛善战和果断决断也使他成为了一代名将。马援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是成功的关键,只有不断学习和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马援轶事典故详情»

评价

马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开国功臣,与其他功勋卓著的开国将领不同的是,他的大半生都在边境地区度过,参与了多次“安边”战事。马援以其忠诚于国家的精神,最终在疆场上殒命,实现了马革裹尸、不死床箦的志愿,他的忠勤国事令人深感钦佩。

马援一生都致力于为国家尽忠,他没有依靠他人的推举荐拔,而是凭借自己的公忠为国,逐渐进身朝廷。他不仅在军事上表现出色,还展现了出色的政治才能。尽管他后来居于高位,但他从未结党营私,始终保持着公正和廉洁的原则。

马援的忠诚和勤勉为他赢得了人们的敬佩。他在边境地区度过了大部分的生涯,参与了多次“安边”战事,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不畏艰险,始终坚守在边境,保卫着国家的疆土。最终,他在疆场上殒命,实现了他一直以来的志愿,马革裹尸,不死床箦。

马援的一生充满了荣誉和牺牲。他的忠诚和勤勉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的事迹被后世传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勤勉是成功的关键,只有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和荣耀。

马援的事迹也提醒我们,作为一个公仆,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公正和廉洁的原则,不结势树党,不为个人私利而违背正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成为一个真正的开国功臣。

总之,马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开国功臣,他的忠诚和勤勉为他赢得了人们的敬佩。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忠诚和勤勉是成功的关键,只有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和荣耀。他的故事也提醒我们,作为一个公仆,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公正和廉洁的原则,不为个人私利而违背正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成为一个真正的开国功臣。 马援评价详情»

纪念建筑

,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雷城镇伏波山上。伏波祠是为了纪念马援而建立的,也是雷州市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伏波祠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风格独特,气势宏伟。祠内供奉着马援的神像,香火鼎盛,每年都有众多游客前来祭拜。伏波祠周围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是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马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将领和政治家。他在东汉时期为扶波将军,封新昔候,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战功而闻名于世。马援的祖先据说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赵奢的后人以马为姓。马援的贡献不仅仅是在军事上,他还在政治和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他致力于改革军制,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也注重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他的一生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马援祠和马援墓是纪念马援的重要场所。马援祠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西,供奉着马援、马融、马超三位历史人物。祠内有一块马援故里碑,记述了马融、马援、马超的生平概况。马援墓位于扶风县伏波村旁,是一座圆形夯土堆墓,高约10米,直径约10米。墓前有石碑和精美的石雕,标志着这座墓地的重要性。

伏波庙是马援在湖南省建造的一座公园,也是当地人心中的“守护神”。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在伏波公园寄宿一晚。伏波庙在唐代时被尊为昭陵英烈王,后来在明代被命名为伏波祠。广西横县也有一座伏波庙,是为了纪念马援南征交趾、平定叛乱、定疆界而建立的。

马援的贡献和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境内,他的事迹和名字也被海外华人所熟知和缅怀。中国杨凌马援故里海内外联谊总会设立在马援祠,海外马姓族人将杨凌马援祠视为宗族圣地,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华人也多次前来杨凌祭祖。马援祠成为了杨凌和海外华人联系的纽带。

马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事迹和贡献被后人所铭记和传承。马援祠、马援墓、伏波庙和伏波祠等地成为了纪念和缅怀马援的重要场所。通过这些场所,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马援的一生和他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马援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后人,让我们铭记他的贡献,传承他的精神。 马援纪念建筑详情»

作品集述

马援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将领和文学家。他的才华不仅在军事上有所斩获,还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

据记载,马援在南征交趾的时候创作了一首名为《武溪深行》的诗歌。这首诗是为了应和他的门生爰寄生而作的。爰寄生擅长吹笛,马援便写下了这首诗,让爰寄生用笛声来应和。这首诗以《武溪深》为名,表达了马援南征交趾的决心和勇气。

除了在军事上的成就,马援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著有许多重要的著作,包括《诫兄子严敦书》、《上铜马式表》、《铜马相法》、《上疏言隗嚣》、《上疏言破羌以西不可弃》、《上书请复铸五铢钱》、《击寻阳山贼上书》、《上书请正印文》、《至荔浦见冬笋名曰苞笋上言》、《征交趾上言》、《将入九真上言》、《平交趾上言》、《奏请分西于县》、《与隗嚣将杨广书》、《铜柱铭》等。

这些著作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其中,《诫兄子严敦书》是一封给他的兄弟子严敦的信,信中提出了一些关于为官的忠告和教诲。《铜马相法》则是一本关于军事战略的著作,对于马援在军事上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援的文学才华和军事才能使他成为了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和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成就不仅仅是在战场上,更是在文学创作上,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马援作品集述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