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西晋时期的官员和文学家。他是东吴丞相陆逊的孙子,大司马陆抗的第五个儿子。与他的兄弟陆机一起被称为“二陆”。
陆云从小就显示出聪明才智,六岁时就能写文章。他在十六岁时被荐举为官。后来,陆云担任了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他敢于直言敢谏,经常批评吴王的弊政。因此,他受到了司马晏的重视和礼遇。陆云先后担任了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和清河内史等职务。
然而,陆机在“八王之乱”中被夷三族后,陆云也被卷入了牵连。尽管许多人上书请求不要牵连陆云,但最终他还是遇害了。当时他四十二岁,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他的门生和故吏将他迎葬于清河。
总结:陆云是西晋时期的官员和文学家,他在吴王司马晏的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并以直言敢谏而闻名。然而,由于他与被夷三族的兄弟陆机有亲属关系,他最终也被卷入了牵连,遭到了杀害。他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
陆云,一个少年英才,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清正的性格。尽管他的文章不如哥哥陆机,但他的持论却超过了陆机,因此被人们称为“双陆”。
陆云年幼时,吴国尚书闵鸿见到他后认为他是一个奇才,甚至说:“这个小孩若不是龙驹,也当是凤雏。”在他仅仅16岁的时候,就被推举为贤良。
东吴在太康元年(280年)被晋朝所灭,陆云和陆机隐退故里,闭门十年勤学。太康十年(289年),他们来到京城洛阳。起初,由于他们谈吐带有吴国乡音,受到了时人的嘲笑。然而,陆氏兄弟并没有气馁,他们拜访了太常张华。张华问陆云在哪里,陆机回答说:“他有喜欢笑的毛病,未敢相见。”不一会儿,陆云来了。张华为人多有仪容,又喜欢用丝帛缠胡须。陆云见到他后大笑,情不自禁。之前,陆云曾穿着丧服上船,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便大笑落水,幸好被人们打捞上来才得以获救。陆云与荀隐素不相识,但他们曾在张华处相遇。张华说:“今天相遇,不要老生常谈。”陆云便抬起手说:“云间陆士龙。”荀隐回答说:“日下荀鸣鹤。”鸣鹤是荀隐的字号。陆云又说:“已开青云见白雉,为何不拉开你的弓,搭上你的箭?”荀隐回答说:“本以为云龙强壮,却原来是山鹿野麋。兽小弓强,因此发射得慢。”张华听后大笑。刺史周浚召陆云为从事,并对人说:“陆士龙是当今的颜回。”
不久之后,陆云以公府掾的身份当上了太子舍人,出京补任浚仪县令。该县位于都会要冲,治理起来实在困难。然而,陆云到任后严肃恭敬,下属不能欺骗他,市场上也没有两样价格。
有一次,有个人被杀,但主犯的罪名不成立。陆云拘留了死者的妻子,却没有对她进行审问。十多天后,他放了她出去,并暗地里让人跟随其后。他对跟随的人说:“她离开不出十里,如果有男子等着跟她说话,就把他们捆缚起来带来见我。”果然,事情发生了。一个人被审问后就承认了罪行,他说:“我与这个女人私通,共同谋杀了她丈夫。听说这个女人被放出来后,我想要跟她讲话,但又怕离县府太近,被人发现,所以远远地等着她。”于是,整个县城都称颂他的神明。郡守对他的才能感到嫉妒,多次试图陷害他,但都没有成功。
陆云以他的才华和正直的性格,为当地人民带来了福祉。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年纪虽小,但只要有才华和正直的品质,就能够在社会中发光发热,为人民造福。
陆云人物生平详情»
夜谈道学:陆云的经历
陆云曾经出游,夜晚迷路,不知道回家的路。他突然看到草丛中有一道亮光,于是朝着那个方向走去。他走到一家人家,便寄宿在那里。他见到一个风姿优美的少年,正在谈论《老子》,他的言辞深远。天快亮的时候,陆云告别离开,走了十几里路,到达了他故人的家。故人告诉他这十几里的地方没有人居住,陆云这才明白过来。他去寻找昨晚寄宿的人家,结果发现那其实是王弼的坟墓。陆云本来对玄学一无所知,但从那以后,他在谈论《老子》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劝导周处:周处的故事
周处年轻时,凶猛嚣张,给乡里带来了麻烦。此外,义兴水中有一条蛟龙,山中有一只凶猛的老虎,它们都在伤害百姓。义兴的人们称之为“三横”,而周处的行为尤为恶劣。有人告诉周处,如果他能杀死老虎和蛟龙,那么“三横”中至少还会剩下一只。于是周处先杀死了老虎,然后又进入水中击败了蛟龙。蛟龙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水中,行走了数十里,而周处一直跟随着它。经过了三天三夜,乡里的人们都以为他已经死了,互相庆祝。最终,周处杀死了蛟龙并离开了水。听到乡里人的庆祝声,他才意识到自己给人们带来了麻烦,他决定改变自己的想法。于是他去找吴寻和二陆,但他们都不在,于是他来到了清河,向清河倾诉了自己的心情,并说:“我想改变自己,但年龄已经耽误了,终究没有取得什么成就。”清河说:“古人注重早起晚死,何况你的前途还是可以的。人们担心志向不坚定,又何必担心名声不显赫呢!”周处于是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最终成为了一位忠臣和孝子。
这里的清河指的就是陆云。
陆云轶事典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