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诗人郭璞的照片
郭璞

郭璞(276—324)是东晋时期河东闻喜人,字景纯。他博学多才,尤擅长古文奇字,精通天文、历算和卜筮,同时也擅长写诗和赋。在西晋末年,他随宣城太守殷祐担任参军,受到王导的重视。后来,晋元帝任命他为著作佐郎,与王隐一起撰写《晋史》,并晋升为尚书郎。之后,他又成为王敦的记室参军。由于他卜筮预测到王敦谋反的不吉兆头,他劝阻了王敦的谋反计划,但却被王敦杀害。后来,他被追赠为弘农太守。郭璞还为《尔雅》、《方言》、《山海经》和《穆天子传》等著作作注,并流传至今。他的作品被辑录成《郭弘农集》。

人物生平

看到后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郭璞说:“这是为了保护你的家宅免受灾祸侵扰。”主人非常感激,于是答应让胡孟康过江南去。果然,不久后,江淮地区发生了大乱,胡孟康才明白郭璞的卜筮之术的准确性。



成为名士:


郭璞在江南期间,以其博学多才和卜筮之术闻名于世。他的门人众多,其中最有名的是赵载。赵载曾经偷走了郭璞的《青囊中书》,但后来因为火灾而失去了这本书。郭璞对赵载的行为非常失望,但赵载后来悔过自新,成为郭璞的忠实门徒。郭璞还曾经帮助赵载恢复记忆,使他能够重新学习卜筮之术。



郭璞的名声逐渐传遍江南,成为当地的名士。他的卜筮之术被人们广泛崇拜和信仰,许多人前来请教他的意见。他也经常参与政治活动,为当地的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



郭璞的晚年:


郭璞晚年时,曾经被任命为太守,但他拒绝了这个职位。他认为自己更适合从事学术研究和卜筮之术,而不是管理政务。他选择了退隐,专心致志地研究和教授学问。



郭璞在晚年时,仍然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敬仰。他的门人和学生们都非常敬重他,认为他是一位博学高才的学者。他的卜筮之术也被传承下来,成为后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郭璞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故事,他以其博学高才和卜筮之术闻名于世。他的智慧和才华使他成为当时江南地区的名士,他的学问和教诲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一生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奇迹的故事,他的卜筮之术和学问成就了他的传奇人生。 郭璞人物生平详情»

主要成就

于虚幻、飘渺不同,他的作品更注重描绘具体的景物和情感。例如第三首诗中写道:“烟波江上暮,云雾山头昏。鸟鸣人不见,花落水空痕。”通过描绘江上的烟波和山头的云雾,以及鸟鸣和花落的情景,表达了一种幽静、凄美的感觉。



除了游仙诗,郭璞的《江赋》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篇赋以描写江水为主题,通过对江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江水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赋中写道:“江水清浅,波澜不惊,如镜如玉,犹如天上的明月。江水流淌,如丝如练,如歌如舞,犹如天上的仙音。”通过对江水的形象描绘,赋予了江水以生动的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江水之中,感受到了江水的美丽和宁静。



郭璞的学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注释和研究上,还体现在他对《尔雅》的研究和对动植物的分类上。他花了18年的时间研究和注解《尔雅》,为古代动植物的名称注音、作图,使《尔雅》成为历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参考书。他还开创了动植物图示分类法,为后来的本草著作奠定了基础。



此外,郭璞还是中国风水学的鼻祖,他的《葬经》对风水及其重要性进行了论述,成为中国风水文化的宗。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才华使他成为了当时的学术泰斗和文坛巨匠。



总的来说,郭璞是一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学者和文学家。他的注释和研究对于古籍的传承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诗文作品也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现实的思考。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成就使他成为了中国古代学术和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郭璞主要成就详情»

轶事典故

郭璞是晋朝时期的一位知名人物,他以其卓越的才智和预测能力而闻名于世。在《晋书·郭璞传》中,有两个故事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预测能力。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郭璞如何通过巧妙的手段赚取一位婢女的。当郭璞南下途经庐江时,他注意到了庐江太守胡孟康家的一位婢女。由于难以直接索要,郭璞决定采取一种巧妙的方法。他在胡府周围暗地里撒下了赤小豆。

第二天早上,胡孟康突然发现数千个红衣人包围了他的住宅。然而,当他走近一看时,这些红衣人却神秘地消失了。这种情况反复出现,让胡孟康感到非常奇怪,于是他向郭璞述说了这件事。

郭璞听后,告诉胡孟康:“这是你家的那个婢女搞的鬼,把她送到东南二十里外卖掉吧。卖的时候不要砍价,这样你家中的妖孽就会被除掉了。”胡孟康听从了郭璞的建议,将婢女送到东南二十里外。郭璞指使家人前去,以低廉的价格将婢女买下。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郭璞与大将军王敦的一次相遇。在西晋末年,王敦有意谋反,他请郭璞卜筮吉凶。郭璞告诉他“无成”,意味着他的谋反计划不会成功。王敦又问如果他起事的话,自己能够活多久。郭璞回答说:“明公起事,必祸不久。如果你留在武昌,寿命就无法预测。”他告诉王敦只有不起兵造反,才能保住自己的寿命。

王敦对郭璞的回答感到非常愤怒,他问郭璞自己的寿命还有多久。郭璞算了一下自己的命运,回答说:“命尽今日日中。”果然,王敦在盛怒之下当天就将郭璞杀害。与郭璞的预言相符,王敦起事后不到两个月就战败并自杀。

郭璞的预言准确无误,他的后人将他的遗体带离了荆州,没有人知道他的埋葬地点。数年后,晋明帝在南京玄武湖畔修建了郭璞的衣冠冢,名为“郭公墩”,至今仍然保留着。明朝画家沈周在他的《咏风水》一诗中写道:“气散风冲哪可居,先生埋骨理何如?日中尚未逃兵解,世人今犹信葬书。”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于郭璞预言能力的信任和敬仰。

郭璞以他的聪明才智和预测能力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通过巧妙的手段赚取婢女,并准确预测了王敦的命运。他的故事让人们对他的智慧和预言能力感到钦佩。郭璞的衣冠冢至今仍然存在,成为人们纪念他的地方。 郭璞轶事典故详情»